南水北调在陕西:中线水源地全部断面达到优良水质

06.04.2015  17:50
南水北调在陕西:中线水源地全部断面达到优良水质 - 古汉台
来源: i3.tobei.cn

4月5日下午,陕西省发改委、环保厅、水利厅、林业厅、住建厅5个厅局的负责人,向参加此次“南水北调中线行”活动的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介绍了陕西省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工作的情况。

发改委:汉江、丹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和III类

陕西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汉、丹江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24万平方公里,涵盖 汉中 、安康和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为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同时,汉江、丹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和III类,主要入库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为中线一期顺利通水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评为2014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截止2014年底,陕南县(区)级以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均已完工,实现了全覆盖;30个镇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2015年底前可全部建成;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6平方公里。

环保厅:累计关闭污染企业240余家

陕西 省在陕南汉江、丹江流域共布设15个监测断面,汉江干流9个、支流1个,丹江干流5个。2014年监测结果显示:15个监测断面稳定保持Ⅰ~Ⅲ类水质 标准,93%以上的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划要求,出省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水质优。特别是2014年通水年,100%断面达到优、良水质。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环保厅不断加大对有色、黄姜皂素、造纸、建材行业的执法监督力度累计关闭污染企业240余家,停建和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30余个,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由109家减到目前的20余家。

林业厅: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陕西是国家林业重点省份之一,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安全,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目前,陕南地区森林覆盖率为62%,林木蓄积量为2.5亿立方米,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为116.83亿立方米。

陕南三市共完成造林50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9万亩、飞播造林108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9万亩。通过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陕南三市森林面积已达630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

水利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地总面积6.2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中线水源地面积9.52万平方公里的66%。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其中近250亿立方米来源于我省汉江流域(约占入库水量的70%)。

截止目前,已治理小流域51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2.08万公顷,新增林草措施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提高16.4%。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5000万吨,蓄水能力达到4.3亿立方米,控制面源污染物下泄率达40%。汉丹江7个水质监测断面年度监测水质稳定 在Ⅱ类或Ⅱ类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全国综合排名第6位

陕南地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南水北调的供水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14座,日处理能力368.15万立方米,处理率达到82.05%。已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96座, 日处理能力达到1.94万吨,处理率达到84.31%。在2014年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考核中,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全国综合排名第6位。

目前,陕南地区已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28座,日处理能力49.7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78.3%,较2013年提高5.2%。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8座,日处理能力0.39万吨,处理率达89.5%,较2013年提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