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六旬老人多年义务修村道 乡亲称赞他热心肠

12.01.2015  19:05

临潼区穆寨街道杨南湾村宁扁组的乡村路上,经常会响起敲打声,一位老人慢慢把砖块弄碎,填到路面坑洼处,再将土铺在上面,用脚踩匀……他就是一直义务修路的杨南湾村宁扁组村民房旺。

都是乡里乡亲,路不好走我能修就修嘛,没啥。”说起修路的原因,63岁的房旺总觉得“没啥”。近几年,房旺居住的杨南湾村里的几条主干道铺设了水泥路面,但部分地方的村组路还是泥土路,一旦下起雨来,泥泞难行。自2011年开始,老人自己掏钱买好修路工具,不计报酬,带着铁锹、铁铲等开始了他的义务修路生涯,挖岩坡、打岩石、平水沟、铺碎石,农忙时种粮食,农闲时忙修路,每年修路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年来,他不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始终坚持在路上保持道路的管理维修工作,特别是阴雨季,泥石流阻塞路面、大水冲沟,他一个人将泥石推走,将沟填平,为路过行人车辆提供方便。

2014年初,临潼地区普遍大雪,房旺自下雪的那一天开始,每天早晨六点多就来到宁扁组的道路上清扫积雪,到吃饭的时间回去吃饭,吃完后又拿起铁锨扫把继续扫雪铲冰,每天都要干六七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从不叫苦喊累。到了每年的汛期,他就主动去养护这一段土路,出村约500米处就是一个大隐患,因为道路不仅泥泞,而且靠近山体,山体又多是泥土,容易发生泥石流,他马上就拿起铁锹找个位置挖泄水渠,疏通道路上的积水沟。

他话语少、不善言谈,只知道不声不响地修路。”这是村民对他的普遍印象。房旺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两口人,妻子还患有精神病,家里的伙食只有在风调雨顺年才有保障。虽然日子过得有些苦,但村里村外的乡亲父老无不称赞他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