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07.04.2015  17:33

  4月5日,以“南水北调 陕西贡献”为主题的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集体采访活动在西安举行。我厅及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等单位分别向媒体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范民康总工程师代表省林业厅作了情况介绍。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我省在陕南三市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飞播造林等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507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9万亩。通过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陕南三市森林面积已达630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
  从1998年起,我省全面停止了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通过严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功能逐步增强。与此同时,还加强了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8个。据2012年测算,陕南地区每年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达到2253亿元,其中涵养水源生态功能价值958亿元。
  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陕南三市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同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苗木花卉、林下种养和特色养殖业。“十二五”以来,在陕南三市累计投入林业产业发展资金5.46亿元,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330万亩,2014年经济林产值达183.9亿元,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达到27个。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陕南三市加大森林防火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自然保护区设立了水文、气象等监测点,布设巡护监测线路,强化了中线源头区、重要水源区、重要湿地区、重要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
  目前,陕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2%,林木蓄积量为2.5亿立方米,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为116.83亿立方米。林业生态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提供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今后陕西林业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陕南山地森林化建设”的战略要求,努力在秦巴中高山区建设水源涵养林绿色生态屏障,在低山丘陵区建设水保经济林和盆地川道人居景观林,在汉丹江两岸建设绿色生态景观林,道路沿线建设千里绿色长廊,实现秦巴山区天蓝、山绿、水净的目标。
  本次主题采访活动从4月5日到4月10日为期6天,由近5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全国性商业网站和京津翼豫鄂陕六省市主要网站组成的新媒体采访团,将围绕“南水北调 陕西贡献”主题,在我省进行集中采访。(图/文:孙阳)


采访活动现场


范民康总工程师做情况介绍


采访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