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蓝而为 唯蓝而慰

28.04.2015  18:42

      董军
        近日,西安蓝天在许多市民的朋友圈里刷了屏,网友纷纷点赞。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美丽西安”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秉持为蓝而为的责任担当和唯蓝而慰的民生情怀,深入开展“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子。
        民之所忧  政之所系
        大气环境污染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面对肆虐的雾霾,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新期盼,于2013年初,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治污减霾工作,将其列为西安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头号工程。明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下决心解决好大气污染这个群众最关心、最期盼,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为市民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两年来,全市治污减霾工作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8.9亿元,实施了5大类17项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11天,比上年增加73天,如期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在静稳天气增多、采暖期污染排放量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严防严控,共收获优良天数52个,分别比上年、前年增加38天和47天,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1个省会、直辖市排名中进步最大。前不久,国务院考核组在对陕西省大气、重点流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核时认为,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治理雾霾成效显著。
        多措并举  守护蓝天
        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西安大气主要污染源特点,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的思路,统筹推进压煤、抑尘、减排、禁烧、增绿等工作,全力守护蓝天。
        “压煤”。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耗量大,是造成西安市大气污染的一大原因。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当年“拔烟囱”一样,力争用3年时间将主城区应拆除的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073台、提标改造229台,对8.3万户蜂窝煤居民用户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燃煤消减量达108.1万吨。特别是下大力气关停了西安热电厂2台220蒸吨燃煤锅炉,仅此一项,就减少耗煤量36万吨。同时,坚决禁止新上“三高”项目,全面取消了燃煤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年内实现主城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煤炭经营场所和居民蜂窝煤用户“三个清零”。
        “抑尘”。唐代诗人张籍在《沙堤行》中写道:“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描写的是长安当时干净整洁的景象。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扬尘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客观讲,控制扬尘污染是把“双刃剑”,必须正确处理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宁愿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要牺牲环境来换速度”的理念,坚决落实拆迁工地“湿法作业”、建筑垃圾清运全程监控、道路保洁等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扬尘污染。特别是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对全市257家涉土工地实施了停工,此举虽然对项目建设有所影响,但换来了空气质量指数较上年同期改善44%的良好效果。
        “减排”。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它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西安市共有机动车212万辆,每年产生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约4046万吨,对PM2.5的贡献率约在20-25%左右。据此,我们在推进有机污染物防治中,重点加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一方面“减量”,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倡导市民低碳出行及重污染天气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停驶三分之一公务用车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截至目前,全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建成服务网点1146个,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全覆盖。另一方面“提标”,通过加快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提升油品规格等措施,努力从源头上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两年来,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9.8万辆,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0辆,今年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同时,从2014年10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Ⅴ标准汽、柴油,较国家油品升级要求提前了三年。
        “禁烧”。受传统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居民燃煤取暖、露天烧烤以及秸秆、垃圾、杂物焚烧等,也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们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以区县、街镇、村、组多位一体的禁烧模式,实现对污染源多领域、全方位、不间断巡查,有效遏制了秸秆、垃圾、落叶焚烧和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已连续六年实现了秸秆禁烧“零火点”。同时,进一步优化生活能源使用结构,加快农村落后用能方式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城镇集中供热率和天然气普及率。
        “增绿”。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既要做“减法”,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存量和增量;也要做“加法”,不断增加环境容量。近年来,西安市积极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八水润西安”等重大生态工程,广泛开展裸露地面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加快城区分块式水域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8%、42.5%和3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各类生态水面5.2万亩,环境容量不断扩大,有效降低了污染负荷。
        系统治理  力促常态
        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治霾、依法治霾、铁腕治霾、合力治霾的理念不动摇,系统化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使达标蓝天成为西安的新常态。
        科学治霾是前提。实践证明,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打一,必须综合考虑、科学施策。我们坚持把治污减霾与产业结构调整、缓堵保畅、城市精细化管理及生态工程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同时,坚持内外协同、区域联动,积极落实关中城市群联防联控机制,使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依法治霾是保障。我们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污减霾工作,在不折不扣抓好“国十条”和《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西安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规范涉土工地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文件,颁布实施了《西安市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工作规划(2012-2020年)》,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轨道持续推进。
        铁腕治霾是关键。我们坚持把治理雾霾的力度和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各部门担当意识和执行力的重要标尺,将其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制定了《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年度、月度《考核办法》,实行严督实查、跟踪问效、铁面问责,市纪检监察部门先后对3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抓落实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重点污染企业“从重处罚”、“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并在媒体曝光;全市累计关闭、取缔违法排污企业116户,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合力治霾是根本。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输不起的全民战争。我们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行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市、区县(开发区)、街镇、村社区四级3748个监管网格,有效解决了基层环境治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同时,把治污减霾作为建设宜居城市、美丽西安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公众参与。政府有倡导,社会有呼应,市民有行动。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到治污减霾的工作当中,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今年春节期间,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响应治污减霾倡议,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捍卫古城蓝天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羊年除夕至元宵佳节期间,西安市良好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天,且未出现中度以上污染天气,为近年来春节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在这里,我们也要为全体西安市民点赞!
        大气污染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历史问题。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不断巩固扩大“退十”成果,努力为西安市民留住更多达标蓝天。

      (本文作者为西安市市长)

 

(责任编辑:李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