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 老有所为:记西安科技大学离休干部党支部

16.07.2015  21:54
            西安科技大学离休干部党支部,现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党员18名,平均年龄88.6岁。该支部的党员们年龄虽大,身体多病,仍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政治信念,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支部建设方面作出了表率。 学习补“钙”不放松               针对少数党员存在的“人退休思想也跟着退休”的个别现象,党支部把学习摆在首位,要求党员读书、看报、看新闻,经常组织热点集体讨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老党员继续补足共产党人精神“钙”的主要渠道。             经常学习使党员们树立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的老路,也不走西化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大力反对腐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激动不已,认为这是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观混乱的好办法。             他们关心下一代成长和学校的建设发展。通过个人成长和斗争经历,参与大学生座谈会,交流思想,传授我党的光荣传统,教育青年健康成长。不仅如此,凡是学校安排的座谈会,离休干部党员代表,事先深入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发言,支持一线领导工作,做维护大局的带头人。             不仅关心时政发展,还心系民生。他们在为灾区捐款,为贫困生资助等活动中走在前列。抗战时期的老党员——车学春(已病故),一人承担3个失学儿童1-6年级的学杂费,还捐款一万元,作为商南县太吉河希望小学奖学基金,收到当地政府和师生的赞扬,被评为中共陕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厅、省校外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多名党员立下遗嘱:在处理自己的丧事上,一律从简,实行四不(不搞遗体告别、不收花圈、不收礼金、不设灵堂),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将党员的光辉形象永留人间。 不做特殊的党员             “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规定,也是该校离休干部党支部长期坚持的制度。             他们认为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坚持过组织生活,是党的组织对党员党的观念的检验,是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一块试金石,是对党员党性理想信仰的考验。目前,离休干部党员只有18名,因常年有病和在外省儿女住地养老,无法再过组织生活外,仅留9名党员扔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会。据统计2013年至2014年,党组织活动20次,到会率达到88%以上。由于党员思想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有的手扶拐杖,有的推着手扶车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会,体现了老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             形成制度,养成良好习惯是关键。离休干部党支部原来规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五过组织生活,从离退处搬迁到新的活动中心后,现改为每月25日(如逢节假日向后顺延),形成了制度,到时间党员自觉来过组织生活。党员因事不能参加会,事先向组织请假,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             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按规定缴纳党费。已去世的抗战时期老党员赵之亭,因病住院时间较长,他临终前告诉子女:“把爸爸的党费一定交给党组织”。子女们说:“这是我爸最后唯一的嘱咐”。92岁高龄的杨治泰,耳聋、几近失明、手扶拐杖,按时找组织委员缴纳党费,他说:“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82岁组织委员赵军峰,从2005年开始每年终,将全支部每个党员缴纳的党费制成表格,复印成单页发给每位党员,公布年度党费,互相了解,互相监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该校离休干部党支部,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5年2月,两次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广大党员牢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为党的建设熔铸了新光彩,增添了正能量。(文/郭连江 宁文斌)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