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多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

14.12.2016  05:41
            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不断加强校地合作,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出一条通过学地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家非遗“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华阴老腔在渭南师范学院演出现场

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现场      
            ——召开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 近日,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在该院厚德楼四楼会议室召开。这是陕西省内首次举办的老腔专题研讨会议,在老腔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由该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波博士主持。             李海龙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华阴老腔艺术家、文化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央视媒体以及地方媒体的各位新闻工作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纪录片《华阴老腔》的发起人、制片人张斌对纪录片的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纪录片总导演李华俊介绍了拍摄的基本构想及拍摄筹备情况,同时他表示,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朴实、执着的人格精神全程拍摄,努力寻找文化发展传承的途径和方式,为广大观众呈现出老腔背后的有关渭北本地的人文历史脉络和它所体现的思想精髓。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传承、保护老腔艺术是大家不容推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表示愿意为老腔艺术的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借助此次记录片的拍摄让华阴老腔这一古老的艺术加上互联网的翅膀,将老腔这一表现形式向国际展现陕西形象,籍此,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非遗“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华阴老腔张喜民剧团走进渭南师范学院。 近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的华阴老腔张喜民等几名表演艺术家用简单的乐器,敲、打、弹、唱,将富有关中生活气息的场景搬上了渭南师范学院的舞台,老腔表演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阴老腔》研究项目纳入学校“十三五”重大学科建设。 近日,该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十三五”重大学科建设项目之“艺术学科视域下的华阴老腔现代传承与表演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校内专家组成员、项目负责人、主攻方向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高敏芳主持。             会上,该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院长梁晶(项目负责人)就项目的团队结构、基本框架、建设意义和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另一项目负责人张斌(陕西日报农村版网络信息部主任兼网站舆情中心主任)着重就项目的预期成果《华阴老腔》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和前景价值进行了论证,随后项目分方向负责人就其主攻方向的核心研究内容也分别进行了陈述。该项目是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与华山老腔剧团开展协同创新,旨在通过老腔表演艺术的实践和研究,采用校地联合创办、推广的有效形式,培育老腔艺术传承人和爱好者,在扩大老腔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将古老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对老腔艺术在当代社会发挥作用和可能价值进行重点关注和研究,充分激活老腔艺术对现代社会教育、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带来的潜在动力,对弘扬和发展渭南地方文化乃至陕西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该院通过对老腔这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重新整合、探索,催生出崭新的艺术形式,提高音乐舞蹈专业师生的创作水平,使其民族民间的专业特色更为突出,为建设一流的音乐专业提供有力支撑。与会专家们仔细研读了项目申报表并倾听了汇报人的陈述,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比如项目名称的学科背景、基本框架的条理性、建设成效的落脚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逐一对项目的进一步凝练和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艺术学科视域下的华阴老腔现代传承与表演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项目研究的目标明确,设计框架宏大而有逻辑,论证科学合理,在主攻方向和支撑方向的安排上,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创新点比较多,而且意义都非常重要,按照有限时间内达到有限目标的原则,建议突出重点,做深做透。             最后,学校希望项目组认真吸纳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优化项目研究设计,突出重点,更高效地推进项目研究,力争通过项目研究的实施和推进,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条件建设、对外合作交流、学科特色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