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守护一座文物之城

18.10.2015  10:49
 

      巍巍秦汉,源远流长。历史赋予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302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104平方公里属于遗址保护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折不扣的文物之城。作为国家级新区,秦汉新城抓住历史机遇,探索一条兼顾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一方针指导下,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现代文化表现形式,让地下文物真正活起来。

  11处国家级遗址,文物之盛全国罕见

  秦汉新城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西咸新区几何中心,西接咸阳主城区,南跨渭河与西安相连。秦汉新城文物资源丰富,周秦汉唐遗址遍布,且主要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据统计,在秦汉新城范围内现有各类文物点300余处,其中古遗址11处,古墓葬200余处,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种类齐全,等级颇高,全国罕见。

  在秦汉新城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中,不仅有大秦帝国都城遗址,还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的九座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西汉11位皇帝中的9位葬于五陵原上,又以汉帝刘邦长陵、刘彻茂陵、刘启阳陵最负盛名。五陵原西汉帝陵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时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保护利用价值,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

  退农田为森林,创新大遗址保护方式

  秦汉新城成立后,先后编撰了秦咸阳城、西汉帝陵大遗址规划。在此基础上,又编撰了秦咸阳宫、秦制陶作坊、西汉长陵等8项遗址保护展示利用规划,为文物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

  为了保护遗址,秦汉新城自2010年启动大遗址绿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已投资9600多万元,先后通过征地、租地的方式,收回遗址核心区农田2200亩,对长陵、安陵、赵王如意墓周边进行退耕还林,栽种松树、柏树150万平方米。站在长陵眺望,这里宛如一座郁郁葱葱的都市森林。未来秦汉新城还将对五陵原上其他陵墓遗址进行绿化,建成大西安三条绿化带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条生态廊道。

  由于历史原因,秦汉新城104平方公里的遗址开有30多个砖厂,常年的就地取土给文物和环境造成威胁。秦汉新城以都市农业为载体,把遗址保护、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相结合,对原有砖厂进行合理利用。位于秦咸阳宫遗址区的西部芳香园就是改造成果之一,现已成为七彩花海,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目前,秦汉新城已在遗址保护区布局11个都市农业项目,占地2.2万多亩,部分已经建成投入运营,实现文物保护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

  数字技术助力,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

  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是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在动态传承中保护。

  2014年秦汉新城与惠普公司联手打造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凭借惠普公司全球先进的数字媒体制作云平台技术和运营能力,建设历史文化遗存一体库,对西咸新区秦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开发与传播。在此基础上,通过秦宫风貌再现、秦汉文化演艺、秦汉遗址保护开发以及国际项目的合作引进,打造数字文化创意全产业链。

  一张博物馆的门票可以承载多少内容?“只要用手机扫描印在汉阳陵门票上的女陶俑,女陶俑就会马上‘活起来’,与游客交流互动。通过惠普的数字技术和视听设备,当游客走进数字化的博物馆,就仿佛进入当年历史场景,与传统意义上的参观感受完全不同。”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基地工作人员一边用手机演示一边说。据了解,包括汉阳陵和正在建设的长陵博物馆等多处遗址在内,都将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此外,位于秦咸阳宫遗址区的大秦文明园区已经启动建设,其中由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的咸阳博物院将于2016年12月投入运营。总投资约6亿元的实景演出《万古秦风》也将于2016年与世人见面,通过声、光、电、幻影等一系列现代科技表现手法,以秦汉新城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为背景,让观众在强烈的视觉效果中,亲身体验秦一统六国的历史篇章。(本报记者王睿  刘曌琼)

编辑:婉儿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