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座谈发言摘登

20.12.2017  18:57

陕西日报》2017年12月20日题:立德树人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省委高教工委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12月19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省委高教工委座谈会在西北大学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日报社社长李伟主持会议。座谈会上,省委高教工委负责人及全省高校师生代表交流分享了阅读系列特别报道的体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组报道读后令人受益匪浅,深受激励。会议要求全省高教系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扎实苦干实干,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本职岗位上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力量。现将会议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在学习青年习近平的青春岁月中成长成才  


 

董小龙(省委高教工委书记)
            在全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陕西日报》推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的青春足印和奋斗历程。认真研读这组报道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我们高教系统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善作为、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意义重大。
            一、了解青年习近平,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源头和实践起点。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从青年习近平的奋斗足印中,探寻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密码,帮助青年大学生厘清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肩负的时代责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将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精彩人生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在梁家河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青年习近平心怀家国天下,研读《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思考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让青年习近平形成了成熟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梁家河战天斗地的实践改变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面貌,也让他深刻洞悉了无数类似梁家河村的中国农村社会现实,从造福一村到造福一县,从造福一市到造福一省,再到领航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青年大学生探寻、了解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迹,能更好、更深切地理解习近平的思想情怀,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坚定信心,牢记使命,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勇担新使命创出新作为,做可爱、可信、可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学习青年习近平,汲取成长力量。在梁家河的7年,青年习近平和当地老百姓甘苦共担,时艰共度,真诚地与人民同频共振,体察群众疾苦,成为群众心中有仁爱之心的“好后生”。他组织群众修路、办沼气、建代销社、打井,靠着这种“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实干精神,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他在梁家河插队,实际上就是在上社会大学,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那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青年大学生要向当年的习近平学习,树立“心中有人民”的理想追求,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保持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立志做大事,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学习青年习近平要做到四个“融合”。高校要将学习青年习近平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打牢青年学生共同的思想根基,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将学习青年习近平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合,确保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二是将学习青年习近平和弘扬延安精神融合,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三是将学习青年习近平和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使思政教育可亲可信,深入人心。讲好青年习近平的知青故事,引导青年大学生学榜样、见行动,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四是将学习青年习近平和社会实践融合,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为青年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给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发来贺信,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教授信件做出重要批示,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省高等教育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全省高教系统要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追赶超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前行。

牢记“立德树人” 培养合格人才

            鲁宽民(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向我们展现出一个青年人的成才之路。当前,我们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中,显现出青少年什么是成才,如何成才的思想脉络。在知青时代,他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就是知青岁月的不忘初心。在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广大青年的初心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中、从他对青年的寄语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中,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从实践到理论上不断发展的青年成才思想。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圆‘青春梦’的青年教育根本任务”相结合;要与“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相结合;要与“如何推进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相结合,在落细、落小和落实上下功夫,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用好用活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上下功夫,真正让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四个“正确认识”,这四个“正确认识”分别从理想信念、国情世情、历史现实、理想行动四个方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新遵循,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前的不忘初心就是做好“人才培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从“学”“思”“践”“悟”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
            一、学: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继续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学深一层、学实一些、学透一点、学以致用;与追赶超越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脚踏实地认真学,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思:通过对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理论、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认真思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而研究习近平教育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课题。
            三、践:将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四、悟:引导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看齐标杆,充分发挥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理论指引与现实指导作用,做好青年教育培养工作,帮助青年开启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引导人、团结人、鼓舞人。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对习近平知青岁月故事的学习思考,对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挖掘,不断凝练出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宗旨,聚焦立德树人,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着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最强人才支撑。
服务祖国 回报社会  

 
            孙佳琪(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看了《陕西日报》的系列特别报道后,我深感振奋和激动。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当年,青年习近平在他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来到了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中,经历了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带领大家在梁家河兴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第一口人工井,顽强地带领大家改善生活。这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年轻人最需要学习的。
            2016年夏天,我离开天津,来到延安求学。初来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纯朴热情让我很快融入了新环境,黄土高原的魅力吸引住了我。特别是我们到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接受了教育后,我打心底觉得,这里是可以让我把心留住的地方。
            青年习近平在插队期间,利用白天放羊的间隙、锄地休息的时候,在小沟、在坡头、在地畔都有他读书和给大家讲书的身影。到了晚上,他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因为光线太暗,离得太近,经常熏得脸上、鼻孔都是黑色,但他依然每天看书到深夜。就连梁家河的群众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他曾和一个知青说:“深夜读书真有一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感受。”如今,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在梁家河读书的感悟,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艰难困苦面前不退缩、不放弃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这7年与劳苦大众同甘共苦的成长经历,使青年习近平与大家建立了一种亲密无间的感情。村民有矛盾时他坚持“一碗水端平”;村民有困难时,他敢谋事,勇改革,兴办铁业社、缝纫社、磨面坊,处处为人民谋实事,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我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接力中变为现实”。那么,我们青年人如何接力?如何使之变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十九大结束后,我校组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作为宣讲团的一员,我和同学们一道,走进南泥湾、马坊村、孙家砭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记得我在南泥湾宣讲完,一个老奶奶过来找我说,听说我们宣讲团要来,她走了很远的山路过来听,直夸我讲得好,有大学生的样子。这样的宣讲不仅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有机会走进基层,接触到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知道了什么叫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我也进一步领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             从梁家河到北京,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不变的是兼济天下的胸襟抱负。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像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一样,敢于奉献,勤于学习,将来服务祖国,回报社会。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王征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最近,《陕西日报》连续刊登了系列报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读后感受颇多。             当年,青年习近平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积极调研,与农民谈心,了解村民疾苦,思考农村发展问题。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的许多治国方略,都能在梁家河找到思想之源。例如他对贫困群体的关注,与他在梁家河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看到了农民的不易,亲眼目睹了贫困者的艰辛,让他认识到:如果穷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和尊严,那就谈不上整个国家的富裕和文明。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给了我诸多启示和思考:一是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报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才真诚地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带领大家打坝淤地、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在艰苦岁月中磨练了意志、铸就了品格、涵养了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立党之心、立党之愿、立党之根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福祉奋斗终生。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变。十八大以来,共产党实施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举措,赢得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是我们成长进步的生动示范,给我们注入了进取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以及实践,都能找到他在梁家河学习和实践的影子与烙印。
            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情怀、精神和作风。不忘根、不忘本、不忘民,用坚强的党性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的领路人,要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任,唯有勇于担当、无惧困难,求真务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在实践中锤炼品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
            一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力争研究出更多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用优异的业务素质和高水平的成果为“中国梦”作贡献。
            二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因材施教,创立更多的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结合社会需要,为我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要关心三农,了解三农,服务三农,把我们学校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西北乃至全国的农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作出贡献。             四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勇于奉献,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为学生和群众树立楷模。
            五要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高效完成上级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树立我党廉洁高效的政治形象。             7年艰苦历练,青年习近平成了“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走出梁家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他不变的初心。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辉煌征程中不懈努力。
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唐齐(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一系辅导员)             12月4日至8日,《陕西日报》刊发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5篇特别报道,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和黄土情结;踏实苦干、顽强拼搏的担当精神和意志品质;勤奋刻苦、注重实践的学习精神和开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给青年人带来了心灵上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思想上深刻的共鸣和升华。我们被习近平总书记青春岁月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激励,为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中国、放眼世界的胸襟所感染。             2017年,我曾去梁家河参观学习,站在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知青窑洞前,看着远处黄土高原雄浑苍茫,群山环绕,想到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他把心留住的地方,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有了这段身临其境的经历,我在研读《陕西日报》刊发的系列特别报道时,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振奋。             系列报道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在梁家河这个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成才的经历。他从这里开始,真正接触和了解到中国社会最基层农村和农民的真实状况;了解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最看重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经历称得上是一部经典的青年励志指南,他来到梁家河时不到16岁,离开时22岁,与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年龄相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是一名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7年知青经历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帮助当代青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继承革命传统、博学笃行重实践、敢想敢做敢担当的理想和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艰苦岁月挥洒了热血与汗水,收获了力量与意志,留下了思考与感悟,并树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崇高理想。因为有了这个“初心”,青年习近平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一定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超越“小我”,成就“大我”,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青年习近平体味了最苦、最难的农村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
            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碰到困难时,应该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勇于吃苦,在奋斗中描绘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7年,也是苦干实干的7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既让我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也为我们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我们的青春应该怎么度过?我想,答案应该是胸怀祖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印”,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唱响我们自己的“青春之歌”。
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田明纲(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有幸读到了《陕西日报》系列特别报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我也曾5次前往梁家河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在那里受教育,每一次都被感动。特别报道中,记者笔墨下的故事,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梁家河贫瘠的土地孕育着丰厚的精神,艰苦生活不仅滋养了以民为本的领袖,还给了我们整个国家铸梦圆梦的奋斗坐标,更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2012年,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当天就表明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十九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第一次出行是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强调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的决心。这些,都能在习近平梁家河知青岁月中找到当年的思索和智慧,呈现出梁家河青春足印的当代意义、聚焦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厚重的责任担当。贫瘠的土地滋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和为民情怀,从梁家河读懂“中国梦”,也读出了总书记的初心。总书记的初心,代表着我们党的初心,也是我们全体党员奋斗的方向,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伟大时代需要伟大思想的领航,科学真理标注着历史的航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找到基础。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有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梁家河的山山水水、梁家河的青春足迹,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陕西是根、延安是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实现“四个伟大”的根和魂。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青春足印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印刻在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上。
            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是青年习近平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和当代青年的大学生活同步,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来教育引导大学生,系列报道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校师生,每年都要到高校和师生座谈,勉励高校教师潜心育人,激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我们这些高校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莫大的鼓舞。高校宣传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头部门。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标中央要求、体现西大做法,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确定了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100项具体任务。西北大学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改动的郑板桥《竹石》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他对基层群众火一样的感情,也表达了他在梁家河7年青春岁月里与人民群众建立的深厚感情。让我们在这组系列报道中,再次探寻梁家河的足迹,重读梁家河的故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唐亚琴(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在陕南山区贫困县支教,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近期,看了《陕西日报》系列特别报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一幅青年习近平与陕北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的生活劳作画面跃然纸上,点点滴滴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被深深感动了。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的初心,从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便已经开始绽放光芒:从把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到在梁家河打淤地坝办沼气,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无不体现了他对身边群众的仁爱之心。正是因为这样的赤子情怀,才让梁家河村民对他也一往情深,举村欢送他上大学。我想,初心便是最初的那一颗服务他人的赤子之心。
            最美的青春是什么样的?青年习近平在穷山沟里与农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挖井渠,穿着补丁衣裤,满身沾满黄土,我认为他的青春很美。             2015年,我在支教时给全校学生组织过一次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青春。活动结束后的周末,学生们在QQ空间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支教初期,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教师这个岗位,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哪怕你的一个微小的言行给了学生们成长的养分,平凡也就变得不再平凡。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中,我有三点心得:一是甘于吃苦,乐从中来。甘于吃苦,勇于锤炼,方能具备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起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所有的苦难都是财富,所有的挫折都是宝藏,因为这些苦会在我们之后的人生路途上,给予我们精神的指引和前行的勇气。二是善良如水,仁爱于心。善良与爱心总是紧密相连。保持内心的善良,我们不妨从孝顺长辈做起、从尊敬师长和帮助同学做起、从爱惜公物和保护环境做起。若是有老人跌倒就去扶起来、若是有同学重病需要捐款就热心捐助、若是看到路边的小黄车倒了就主动去扶起、若是洗手间里的水龙头没有关紧就主动去关紧……我们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三是坚持初心,坚守内心的善良,不惧生活的挫折,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同时,心系家国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一颗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梦想成就于实干  

              雷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
            我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中的一名志愿者。如果用一个数字来概括我这一年的成长,我觉得19是最具代表性的。4月19日,我加入到首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中。两天后,我就奔赴延安;7月19日,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第二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双创”大学生们在延安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一起探访红军老兵、参观革命圣地、追忆知青岁月、项目落地考察;9月19日,我作为志愿者代表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演讲报告会上发言;11月19日,我与全校师生一起唱响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的回信所创作的歌曲《青春梦 中国梦》。             看了《陕西日报》的系列特别报道后,我体会到:梁家河的7年,是7年的精神历练,是7年的经验积淀。7年后,从那里走出来的是一个优秀的村支书,是一位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大国领袖。青年时代,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说大话、空话,说的都是乡亲们想说的心里话;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着乡亲们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带着梁家河的乡亲们摸索着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如今,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是个人理想与祖国担当的融合,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是改革理念与大胆实践的结合。
            今天,12月19日,我又非常荣幸地参加这个座谈会。梦想始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样的课堂是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的,在我上过的思政课上,就有西电情怀碰撞“科学家范儿”的党课;有“与信仰对话”的《长征组歌》音乐课;有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慕课”。这一节节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思政课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鼓励我们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大学生回信中,勉励我们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一代。上周末,我再一次到延安,看到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18个创业项目顺利落地,我找到了答案:梦想,成就于实干。
            如今,蒜泥乐博创客教育已经向5所签约学校赠送了100多套3D打印笔套装,并定期派专人去学校开展帮扶合作。他们还面向洛川县全县中小学校长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师开展了创客教育课程培训;“一棵树”公益团队现正进行“五枣两核桃”的产品外包装设计,预计年底产品将正式上线;“小满良仓”团队已经开始建设电商扶贫平台,目前正在着手开发以苹果、小米、绿豆为主,进行二次包装的延安特色农产品。 梦想,开始于学习,成就于实干,升华于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建设浪潮中,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相协调、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相统一,我们大学生定将不负众望,勇担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建功立业。
初心磨砺处 青春奋斗时


              杨孟鑫(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最近,我读了《陕西日报》刊登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后,内心澎湃不已。系列特别报道通过对不同人的采访,用最真实的话语描述出一位真诚、善良、志存高远、敢作敢当的青年形象,许多情节一次次触动我的内心。
            初心磨砺处,青春奋斗时。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有热情追求理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经历的事情都会对今后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年习近平在人格与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来到了梁家河插队,在这里劳动学习的经历是他的信念、理想、感情的出发点。若不是真切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生活的艰难,就无法了解群众真正的需求,若没有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老百姓共度艰难,也不会有这么真切的人民情怀。             回顾5年来,我的大学生活与党员工作站密切相关。从最开始党员工作站的学长亲切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到后来我也变成一名学姐,一对一地帮助新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成长。几年来,我遇到过不少的困难,我努力思考再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后来,我明白了,虽然每个问题的复杂情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同学们需要什么,我们党员工作站就要努力为同学们做什么。
            初心不变,矢志不渝。当看到青年习近平在插队期间多次申请入党终于成功,并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后,我对我是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感到十分的荣幸和自豪。青年习近平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时,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分救济粮时村民的争执、建沼气池和淤地坝时村民的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被他用最公开公正、最真诚真挚的方法解决了。这些做法对我的帮助和影响非常大,我会努力担当好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责任,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考虑同学们的切身需要。同时,我也会努力担当好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宣传员,和同学们一起砥砺前行。
            初心中寻找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在别的知青都相继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时,青年习近平依然选择坚守梁家河。若不是真情付出,又怎会这么淡然?青年习近平的选择让我敬佩,也让我对于名利和理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位长者对我们青年人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在志得意满时面对诱惑要坚守初心,告诉我们就算在艰难困苦之中也依然要初心不变,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知青岁月的年代已经过去,可国家和民族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期望不变。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学习榜样,从艰苦的知青岁月里汲取无穷的力量,努力鞭策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用的青年人。

            延伸阅读: 筑牢思想根基 培养有为青年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省委高教工委座谈会侧记        
            《陕西日报》2017年12月20日(记者 王天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省委高教工委座谈会12月19日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全省高教系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就本报12月4日至8日连续刊发的该系列特别报道展开深入交流,近百名陕西高校师生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前,与会者观看了《走在这里,每一步都令人感动给人启迪——〈陕西日报〉特别报道组记者感言》的专题短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征兵动情地说:“读了这组系列报道后,给了我诸多启示和思考:一是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报效国家和人民。”他表示,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的领路人,唯有勇于担当、无惧困难,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在实干中成就事业。 
            “我曾5次前往梁家河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每一次都被感动、受教育。阅读特别报道,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梁家河贫瘠的土地孕育着丰厚的精神,艰苦生活不仅滋养了以民为本的领袖,还给了我们整个国家筑梦圆梦的奋斗坐标,青年习近平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明纲说。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宽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显现出什么是成才、如何成才的思想脉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前的不忘初心就是搞好人才培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从“学”“思”“践”“悟”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我在研读《陕西日报》刊发的这5篇系列特别报道时,感到格外亲切和振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7年知青经历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帮助当代青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敢想敢做敢担当的理想和信念。”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一系辅导员唐齐充满激情地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雷瑒说:“读了系列特别报道后,我体会到,梦想开始于学习,成就于实干,升华于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并提出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唐亚琴表示,学习了这组系列报道后,对青年习近平有了三点特别强烈的认知:一是甘于吃苦,乐从中来;二是善良如水,心存仁爱;三是坚持初心,不舍情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当代青年要做一颗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读了系列特别报道后,我深感振奋和激动。从梁家河到北京,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不变的是兼济天下的胸襟抱负。作为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像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一样,勤于学习,将来服务祖国,回报社会。”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孙佳琪说。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杨孟鑫认为:“青年习近平在人格与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来到了梁家河,真切地了解了群众的疾苦,真正地了解了群众的需要。我会努力尽到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责任,围绕同学们的切身需要开展工作。”              座谈中,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表示,认真研读这组报道,对高教系统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有理想、善作为、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广大师生要学习青年习近平爱民为民的家国情怀,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超凡素质。全省高教系统要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前行。    (信息采集: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    
鉴定中心传达市局“四风”会议精神
    根据市局传达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感悟思想源头 追寻梦想起点 践行时代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