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宜“就地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指出,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乡村由于基础条件弱,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地位。集聚乡村振兴人才,不仅要千方百计引来“金凤凰”,也要栽好自家“梧桐树”,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力度,培养一批扎根于乡村大地的具有乡土情怀的本土匠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既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也要千方百计育人才。做大做强乡村人才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实”字为基出政策、“合”字为先强平台、“用”字为本育人才、“爱”字为真优服务,扎实做好育才、引才、用才、留才文章,精准引留外来大伽。另一方面,更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坚持外来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激活本土人才“内生动力”,培育好本土大师。
基层人才来源主体应是乡土人才。人才强则创新强、创新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春秋有齐景公以晏子为相,用其策,国力日强;今有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演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回首新中国70年的风雨兼程,从步履蹒跚到九天揽月,无不凝聚着本土人才的力量。因而用人的关键不在于外来还是本土,在于唯才是举。践行“两山”理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的战场上都需要一大批植根于本土、具有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因此,“就地取材”是乡村人才工作的“阿基米德支点”,要以此来撬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育才难,扎根本土更难。各级地方政府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人才“少跑、短跑、不用跑”,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为培育本土人才厚植沃土。各级党委要更好地发挥党建服务人才、服务发展、服务转型升级的作用,让党管人才的“好盆景”变“好风景”,最终成“好样板”。同时要做好与引进相结合,有选择地将外来人才转化为本土人才,借力外来人才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本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让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成为地方发展的“双驱动”。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