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陕西获奖教师向本报送锦旗

20.08.2016  14:33

“情系公益与爱同行”!昨天,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 陕西 全体获奖教师,向三秦都市报和公益记者公众号送来锦旗。同时,本报热心读者、78岁的倪天新,委托本报把他18年磨一剑、自创的国内首个《汉字密码字典》,送给陕西和甘肃的39位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送锦旗 心系公益与爱同行

昨晚,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培训在西安圆满结束,陕甘地区共有39位乡村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这是我们陕西17位获奖乡村教师的心意,也是这次来到西安必须要实现的心愿!今天,我们三位老师,分别来自陕北、关中和陕南,代表三秦大地的乡村教师,向三秦都市报道声谢!”昨天中午,三位教师代表来到本报,把一面写有“赠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情系公益与爱同行”的锦旗,递到本报领导手中!

“我们学校订三秦都市报5年了,去年参与你们报社报道的捐建爱心图书馆活动,让我觉得这是一份爱心满满的报纸。后来也是通过这份报纸得知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消息!”延安宝塔区青化砭的乡村老师高长华说,自己获奖后,让大家知道了这里还有这么一所学校,也让当地的老师、学生、家长有了更大的信心。

来自安康汉滨区的90后乡村教师丁茂洲,参观了报社热线室等,并拿着手机拍照、拍视频。“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省城的报社,第一次与有爱心的报社近距离接触,所以要拍照保存下来,回去给孩子们看。”

“心存感激!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得上什么大奖。”来自蓝田的乡村老师李阳超感慨,身边的一些人起初也怀疑,“没人没关系,能评上吗?能获得十万大奖吗?”他报名参加后,发现每一步评选都很公平公正,所以,为这份正直的报纸感动。此外还看到本报和公益记者公正报道了很多帮扶弱势群体的消息,举办了很多公益活动,满满的正能量。所以,锦旗上的八个字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读者给陕甘教师赠39本汉字密码字典

本报领导也把倪天新老人捐赠的39本《汉字密码字典》,转交给了陕西和甘肃的39位乡村教师,老师们纷纷打开字典。

倪天新自创国内首本《汉字密码字典》,让不学拼音的人也能方便地查询不懂的字。看到本报报道的乡村教师在西安培训的消息后,他立刻送来39本《汉字密码字典》,希望对乡村的学生有所帮助。

他还给乡村教师留下了一封信:“这字典是我的第二部作品,能否适用于中小学生还是个未知数,但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小学生更容易记忆,也可以引起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振兴国学文化、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应该担当,不能回避,这是社会国家给予人民的重任。”

倪天新说,“乡村教师的精神可嘉,他们吃苦耐劳,在文化事业上有耐心有恒心,对学生的爱和负责精神无可替代,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让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公益与年龄无关,与老人相比我还很年轻,还能做很多年的公益。我愿意当公益记者的志愿者。”高长华翻阅字典后说,要向倪老学习,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去做公益。丁茂洲说,父亲年龄大,不太懂拼音,有时候用手机打不出字,有了这个字典就方便多了。而且,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

文/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刘璐高阳 图/本报记者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