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借走20万后没影了 律师: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09.06.2015  12:10

小静的确被坐在对面的男子迷住了,他口吐莲花般,从毕加索聊到莫奈,风度翩翩,柔情似水,一副艺术家的派头。这是俩人的第一次见面。

他就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

小静26岁,爸妈一直轮番催她结婚。今年3月,她在一家婚恋网站上,认识了这个男子。

男子31岁,甘肃人,白净清秀,体型微胖,爱穿衬衣和西服,戴着眼镜。

吸引小静的,是男子身上的艺术范,“他就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昨天下午,在高新一家咖啡馆,小静讲起往事。

她说,男子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创业,创办了一家艺术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在艺考生的圈子小有名气。“他特别懂艺术,我对他心生景仰。

男子说,他的培训班因经营不善,今年刚倒闭,目前准备重新开张。他还说,他有一辆奔驰,一辆5系宝马,两套房,但都抵押给了银行。网上聊了一周后,两人约在团结南路一家餐馆见面。

约会结束时,男子突然说,咱们结婚吧,明天就去领证。

小静当面拒绝,“太仓促,太不靠谱。”一周后,他约小静吃火锅,畅谈自己的宏伟规划。

他当时计划把培训班重新开张,他负责高考部,我负责儿童部。”就这样,小静将5000元转账给了男子。“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情感方面的纠葛,他说要重开培训班,我也就把他当成一个合伙人。

感情,当然也有,但更多的,应该是信赖。几天后,他又慌慌张张跑来,说看好了一间门面房,需要付押金。小静没有多问,又给了他3000元。

到今年4月底,培训班迟迟没有开起来,小静有点生气,男子说,我的事,不用你管。此后,便失去联系。

一女孩20万元也没了影

今年5月,小静接到另一个女孩的电话,“我是×××的女朋友,想和你聊聊。”两个女孩在电话上聊了一个小时。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这个女孩。俩人认识的情况,和小静大致相同。女孩说,第一次见面,男子就非常严肃地说:“我们都到了适婚年龄,你来相亲就是为了找一个终身的依靠,为了对彼此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们必须尽快见家长,让你的父母放心,我觉得这样才是对你负责。

女孩涩涩点头,两人像情侣一般,成双入对。“他对我非常用心,体贴周到,从来都抢着埋单,还会特意记住我爱吃的菜。

她陆续将近20万元借给了男子。为了不让女孩怀疑,男子还写了张借条,并将身份证复印件留给她。

他的情商特别高,撒谎滴水不漏。”这20万元都是女孩向朋友借的,事发至今,她不敢向家人说出实情,“真是遇人不淑,但是这么多钱,我还不起。

男子的这家培训班,确实存在,“创建于2003年,紧邻西安美术学院画廊,是一所集高考美术培训、少儿美术培训、文化艺术交流和承接各种艺术展览展示为一体的美术学校。

在公司的宣传图片中,仍然挂着男子的照片,他的身份,也属实。网上显示,该公司的信息从去年11月底,再无更新。

目前,这两个女孩已经向公安雁塔分局明德门派出所报案。

陕西 简能律师事务所张立峰律师告诉记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如果构不成诈骗罪,这两个女孩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前应注意搜集与该男子财务往来的相关材料,作为证据使用,如果男子不出现,人民法院将会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报纸上公开告知其诉讼权利义务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在男子未到庭的情况下作出判决。” 记者宋雨 实习生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