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30.08.2015  18:28
“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 古汉台
“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 古汉台
“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 古汉台
“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 古汉台
“事实孤儿”生活现状:渴盼更多关爱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本报记者 徐秦生 文/图

有 这样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法定孤儿,却因父母重度残疾、患严重疾病、服刑等原因,成为事实上的孤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事实 孤儿”。又是一年开学季,8月25日,记者来到秦岭北麓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生活现状,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时 玉燕,今年8岁,家住桥南镇时家村,目前和67岁的爷爷及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一起生活。记者见到时玉燕时,她一个人在家中,爷爷去地里干活了。见到生人, 小女孩低下头、不说话。在志愿者开导下,时玉燕开始复习功课。2010年,时玉燕的父母离异。父亲因精神疾病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靠爷爷每月1000多元 的下岗工资生活。爷爷平时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又要照顾孙女,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除了物质的贫乏,事实孤儿更是渴盼关爱。”渭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吴洁告诉记者,大部分事实孤儿胆怯、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抚养人交流沟通。而且,按照国家对孤儿的定义,他们不是孤儿,无法享受与孤儿同等的救助。

张 丹丹,今年5岁,家住桥南镇寺峪口村,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少年不知愁滋味,薛寒梅高兴地在田里玩耍。记者来到时,她正和邻家的姐姐在院子里画画。看到拍 照,小家伙迅速扔下手中的笔,一把拿起放在身边的玩具娃娃抱在怀中。丹丹的奶奶告诉记者,丹丹父母在孩子百天时离婚,母亲改嫁,父亲2012年被判刑10年。如今,丹丹只能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全家靠爷爷平时外出打零工生活。由于爷爷年纪大、能干的活很少,挣点钱很不容易。眼看暑假就快结束 了,丹丹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薛寒梅、薛寒冰,7岁,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家住桥南镇桥 南村。4岁时,父亲在外地打工意外身亡,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姐妹俩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用孩子父亲的赔偿款给家里勉强盖起了房子,却因为劳累过度,患 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生活难以自理,全家仅靠奶奶一人种地收入勉强维持生活。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老师张芳玲告诉记者:“由于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两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尤其缺乏精神上的关怀。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事实孤儿”被 人们所了解,这一群体已逐渐得到部分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张芳玲的留守儿童之家就收留了一部分事实孤儿,渭南市青年志愿者和一些爱心人士也多次看望 这些孩子。2014年,省民政部门正式下发《关于开展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兴平市开始试点,对所有符合标准的“事实孤儿”和贫困 儿童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3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