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一碑"拓片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馆

01.07.2016  01:03

  汇集了大理地区唐、宋(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各类型的碑刻拓片83件套的“苍洱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昨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这是这些精品拓片第一次走出大理。

  展览中年代最久的碑刻要数唐南诏时期的“德化碑”。据大理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王渐介绍,《德化碑》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写,主要颂扬了南诏王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与唐交战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该碑对研究云南民族史、西藏地方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被誉为“云南第一碑”。

  从拓片可见,这块高387厘米、宽227厘米的巨型石碑,碑面坑坑洼洼,被破坏得比较严重。王渐说:“这块碑在大理的威望很高,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一块神碑。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理人病了都要去这块碑上敲一小块石头,研磨后与药同服,希望神碑能赋予普通汤药神力,让病人早点痊愈。”改革开放后,这块碑已经被当地文保部门妥善保管,再也不会发生药引事件。但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足可见此碑在大理人心中的地位。

  除“云南第一碑”的拓片外,全国唯一用汉字书写的白族古诗石碑“山花碑”的拓片也是首次在大理以外的地方展出。山花碑是明景泰元年的石碑,至今已有566年历史,古碑上刻写的虽然是汉字,但却要用白族古语才能读懂意思。白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碑文上看似读不通的汉字,全是白文古语的发音。内容是白族古诗,每首八句,分两节,每节的前三句为七个字,后一句为五个字。这种排列法被白族群众称之为“山花体”,这块碑因此得名“山花碑”。

  展品中还有一组林则徐为他的忘年交赵秀峰撰写的“陕西兴安府知府赵秀峰诰封及墓志铭碑组”拓片,这两张大型拓片上的内容是清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亲自撰写的,墓碑的主人赵廷俊号秀峰。嘉庆年间曾在陕西宜川、汉中、兴安、凤翔等地为官,与林则徐相知较深。赵秀峰辞世后,林则徐为他亲笔篆刻了墓志铭,铭文讲述了赵秀峰为官时的政绩,以及去职还乡后的情况,是研究这一时期喜洲地区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记者张佳)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