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20年捕获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4200万个

22.07.2021  10:05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王思北)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1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20年捕获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4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为482万余次,恶意程序样本的境外来源主要是美国、印度等。

  按照攻击目标IP地址统计,我国境内受恶意程序攻击的IP地址约5541万个,约占我国IP地址总数的14.2%,这些受攻击的IP地址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地。

  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未脱敏展示与非法售卖情况较为严重。监测发现,去年,政务公开、招考公示等平台未脱敏展示公民个人信息事件107起,涉及未脱敏个人信息近10万条。全年累计监测发现个人信息非法售卖事件203起,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相关行业用户个人信息遭非法售卖的事件占比较高,约占数据非法交易事件总数的40%。

  此外,根据报告,网上行政审批的仿冒页面数量大幅上涨。监测发现,2020年,出现大量以“核酸检测”“新冠疫苗预约”等为标题的仿冒页面,其目的在于非法获取用户姓名、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自2008年起持续编写发布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年度报告,依托其多年来从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进行总体判断和趋势分析。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