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 建青春之交大:记西安交大五位优秀博士生

08.01.2015  23:34
            西安交通大学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勇做走在知识探究、科研探索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他们用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人的本领,为该校的发展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许鑫   “扎根交大,八年铸剑”的交大土著:许鑫

            许鑫,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土生土长的交大人,自2007到现在已经在该校扎根八年了。许鑫秉承“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之理学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开拓向前。以求知细节为研究的动力,用创新批判增添人生的乐趣。             许鑫平时的学习生活非常规律,白天做实验,晚上处理数据,一有空闲时间就翻阅文献,通过思考举一反三,以有所得。科研是一项长跑运动,为了更好地坚持并保有激情,许鑫会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读懂一篇文献、完成一次实验、学会一个软件,每一件小事的成功,都为他的进取之路增添几分信心。
            2013年,许鑫在国际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为14.385)上发表关于一维纳米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优化的论文,这是该校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文章。论文中,他们大胆质疑了当前最流行的填充CMK-3的策略,并且有理有据找出了这个方法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nanosheets-on-channel的结构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得到了审稿人以及编辑的肯定。             不怕在自己的梦想里跌倒,只怕在别人的声音中迷失。事情虽细小,但活出了自己的风格,梦想虽普通,但被许鑫描绘得独一无二。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段万星   “仁心仁术,精诚合作”的“马家军”:段万星               将青春奉献给科学事业,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责任。“天道酬勤”是段万星的人生信条,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仁心仁术的合格医生。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段万星说最要感谢的是他们的“马家军”。段万星的导师马清涌教授长期从事胰腺癌方面的研究,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他所在的团队更是被称为“马家军”,合理的人员配备,让整个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相互配合,协同完成科研任务。             在广泛阅读大量专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段万星通过精读高档次SCI文献,与导师和同学交流,将课题计划细分,不断修正改进,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定期总结实验成果,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博士学习阶段,段万星2次参加临床实习工作,6个月中管理手术患者90余位。2014年3月至今,他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普通外科门诊手术中,协助上级医师完成门诊小手术80余例,受到一致好评。作为一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准医生,段万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时刻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注重培养自己的医德。             目前,段万星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他独立设计的博士课题“AMPK活化负性调控胰腺癌间质纤维化抑制胰腺癌进展的实验研究”在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常正实   “自强不息,君子常进”的人生攀登者:常正实               常正实,该校电气工程专业,是从西北贫困地区走出来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代表。从河西学院到西北师范大学再到西安交通大学,他却用自己超于常人的努力,一步一个台阶,向人们展示了奋斗的重量。少年的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性格,进而转化他为对科研工作的踏实执着、对学术完美的积极追求。实验室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富有激情的忘我工作、创造性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严谨的学术科研作风,换来丰硕的科研成果回报。             常正实在博一阶段也曾有过“枯水期”,为了早点进入状态,他积极查阅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实验规划→阅读文献→做实验→阅读文献→数据整理”这样一个反复过程,慢慢跻身于所研究领域。2012年开始,常正实开始在等离子体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 Appl. Phys.和Phys. Plasmas担任自由审稿人,为了更好进行科研,他主动学习使用Matlab、Origin进行数据分析,使用Visio、AutoCAD完成工程设计,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必备科研工具。             目前,常正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次等。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雍佳乐

“思考先行,立志科研”的“一休哥”:雍佳乐

            因为对电子专业的热爱和兴趣,雍佳乐在读研究生阶段,申请提前转博,立志从事科研事业。在进行飞秒激光微加工方面研究中,雍佳乐获得2014年第五届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之星一等奖,2013-2014学年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英文SCI论文11篇,累积影响因子达到41.56,共被引用76次。             雍佳乐实验思路广阔,每当他有新思路,会及时记录下来,再慢慢查找资料,仔细琢磨,如果有研究价值,甚至会设计新的实验。坚持阅读文献的习惯也助力他迅速提升个人能力,他会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打印整理,按类阅读。长此以往,他就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库,方便以后资料的再次查询。广泛的涉猎在拓宽他视野的同时,也给他的科研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灵感。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李国良

“骑行天下,以爱做伴”的科研能手:李国良
 

            李国良,该校心血管内科学专业。他热爱骑行,在担任该校骑行天下俱乐部常委和雁塔校区负责人期间,组织和参与了多次骑行活动,包括关中大环线骑行、环青海湖骑行、川藏线骑行、中国台湾骑行等。             2014年,李国良参加国际心脏病学预防与康复会议和第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获得优秀论文奖。他协助导师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校级科研训练项目的本科生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操作技能,并且主持申请国家级、校级基金各一项。利用该校提供的优渥条件,他和国际上的顶级专家学者建立联系,获得包括课题研究方向的意见建议、在美国Lankenau医学中心学习交流并得到前往法国巴黎Pitie-Salpetriere医院实习。             目前,李国良发表SCI收录期刊获会议论文共计12篇。主持申请国家级、校级基金各一项,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一项,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进行科研报告。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