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高校24人入选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创业人才

16.03.2016  13:14
            2016年3月14日,千人计划网正式公布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创业人才名单,最终通过审批的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人数为 558 人,创业人才 57 人。陕西高校24位青年人才入选:西安交通大学12人,西北工业大学  4人,陕西师范大学  3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人,西北大学  1人。             “千人计划”项目2010年12月开始实施,旨在引进一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申报条件是要求申报人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工作时间应在一年内。中央财政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免税)、100-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及安家、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时陕西省财政给予50万元生活补助(免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人入选第十二批“千人计划”               日前,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创业人才入选人员名单揭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闯、吴江维入选。             马闯,男,1982年6月出生,湖北随州人。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士;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  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2014年7月至今 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吴江维,女,1980年3月出生,陕西蓝田人。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圣贾斯汀儿童医院,研究实习生; 2012年4月至今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圣贾斯汀儿童医院,博士后。拟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人入选第十二批“千人计划

              2015年12月30日,千人计划网发布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并公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人入选千人计划青年人才。
常晶晶
              常晶晶,男,1988年出生,27岁,河南三门峡人,副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已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40余篇,被引用330余次,总影响因子达到238以上,同时拥有一项新加坡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目前常晶晶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所研究的碳化硅和氮化镓,未来可以应用在柔性电子器件中,如曲面屏幕等的应用。

Gwanggil JEON(全光吉)
              Gwanggil JEON(全光吉),男,1978年出生于韩国首尔,韩国仁川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嵌入系统工程系毕业,学科领域为信号与信息处理,获得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到15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在2008消费电子国际会议上荣获“2007 Chester Sall Award”,该会议是每年举办国际消费电子展期间召开的最重要的消费电子产业的会议。
陕西师范大学三人入选第十二批“千人计划”

            近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发布了第十二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张松斌,生命科学学院肖辉、黄华腾三人入选。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张松斌
              张松斌,男,1984年生于湖北省大冶市。2007年四川大学物理学本科毕业,并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接攻读博士,2008年起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联合培养,2011年中国科大原子分子物理学博士毕业,曾获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化学系、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传统原子分子物理以及超快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目前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专业主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2015年11月份起,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辉

肖辉,男,1978年12月出生。2005年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赴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0月赴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研究员实验室进一步深造。近年来以秀丽线虫和黑腹果蝇为模式,主要围绕凋亡细胞清除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采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手段发现凋亡细胞清除的新的调控因子并揭示它们参与凋亡细胞清除的作用机制。海外工作期间得到美国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博士后奖学金资助;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Developmental Cel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等重要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篇,在Neuron、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Molecular Medicine等重要专业杂志上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2015年9月份起,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华腾

黄华腾,女,1985年8月出生,2004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其间2011年4月获得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内科,任生物统计研究员。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物统计分析师、在密歇根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黄华腾博士研究领域结合了基因树与物种树和宏观进化的两方面研究。在研究物种树理论、宏观物种分化速率方法方面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于 “Systematic Biology”等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生物系统学顶级期刊Systematic Bi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其他国际一流期刊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刁巧燕 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