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鬼”在看

02.08.2015  13:58

  王幼华的小说《失神》,内容可以分作有鬼、没有鬼的两类。《看见鬼的那些日子》、《病房里的两个鬼差》,有鬼。《少年企鹅的奇异药丸》、《念咒的人》,没有鬼。但是不管有鬼、没鬼,内容都沾染一点点道德,只这道德,经常不冠冕堂皇述说,而走阴暗、掘一种沟渠,流淌灵魂的脓血。

  最值得深究的是,都什么年头了,王幼华却一笔一画,认真写鬼?文坛最著名的说鬼大师,人人都知司马中原,王幼华笔下的鬼,没有可怕獠牙或有趣嘴脸,他们是些人间游离。鬼儿们,很人性化的,会捉弄病人、会挖苦没有道德的医师。这让我想起农业社会的台湾,人人秉信这是一个人、神、鬼,一起存在的世界。

  作恶的人,会下地狱,将在死后,遭受比死还要痛苦的折磨。这让人的生命观有了穿透,不只一世,而有恶世、善世。人堕落成鬼,也会净化为神。林默娘、关羽、郑成功,立德、立功或立言,而千秋万世,享人间香火。那是神的所在。

  王幼华不谈神,净说鬼,对应书名《失神》,勾勒人世阴暗的题旨,就呼之欲出了。

  在不写鬼的篇章中,也写救赎之道的,如《少年企鹅的奇异药丸》,以少年各种颜色的药丸,表征救赎。内文中提及的民俗信仰、密教解煞等,对应《念咒的人》,可知王幼华对于民间信仰的关心。

  拔钉去业障、习咒语对付敌人,这些法令,可以当作现实生活的招数吗?王幼华不拆解答案,但提供线索,毕竟哪,在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的网络时代,的确有一股暗流,交缠着昌明科技,与生活并行、并进,只是走得暗、走得无声,然而,阴暗无声往往有着更摧毁、更侵蚀的力量。

  科学家当然可以正、负电子,解释雷电的滋生,但没有人得以绝对地说,世界上没有雷神。能够验证的,就是心底的黑暗。俗语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显得太远了,未若“人在做,鬼在看”来得近。因为不管有鬼、没有鬼,人心总是多开了一个窍,它可以通往光源,但总是不愿意向光。

  既然如此,那就向着阴黑吧。故而群鬼横行。“”是一种鬼,“”是一种鬼。(摘编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吴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