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渭水润三秦

03.05.2015  23:45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笔下,河水清澈的渭河景象瞬间铺展开来。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渭河之水却日渐浑浊,同时水患不断,令沿河的陕西人民深受其苦。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拉开了治渭大幕,并围绕治渭工程大做水文章,使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

      日前,记者跟随“水生态文明建设巡礼”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体验了当地老百姓“亲水、爱水”的美好生活。

治水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孕育了千年华夏文明。然而,随着多年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水污染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母亲河”一度成为陕西人的“灾难河”。

      资料显示,从1401年到2010年渭河就有234年发生洪水,平均2.6年一次。同时泥沙淤积严重,近50年来渭河下游淤积泥沙12.75亿立方米。

      “十年前的渭河有些惨不忍睹,河道简直就是下水道,黑、脏、臭,河岸垃圾成山,杂草丛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作为土生土长的咸阳人,咸阳市咸阳湖二期建设处副处长杨砾对曾经的场景记忆犹新。

      据统计,渭河还接纳了陕西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

      为了让渭河重现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茵的河岸,秀美的河道,陕西开始了渭河综合整治之路。

      “自2011年2月工程全线开工以来,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渭河综合整治各项工作。”陕西省水利厅总规划师黄兴国说。

      无疑,陕西集全省之力,要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渭河全线630公里堤防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总投资190.85亿元,渭河堤顶道路铺筑完成426.3公里,堤防绿化完成418.3公里。渭河支流入渭口堤防交通桥扩建完成27座。

      同时,渭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完善,实施了103公里南山支流堤防退建加固、南山支流蓄滞洪区和3座防倒灌工程全部建成。

      “新建加宽的高标准堤防在抗御2011年以来的多次大洪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30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确保了沿渭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西安市渭河建管处主任侯婧昕很是自豪。

      在渭河岸边,记者遇到了74岁的仵奶奶。“我在渭河边生活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都得躲着走。现在好了,再也不担心发大水了。”

      同时,为了还清水给渭河,陕西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并提高排放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渭河的黑臭现象。

      “你们等会一定要到皂河边看看,闻闻有没有味道。”西安市水务局供排水管理处副调研员赵玉民说。

      作为渭河的支流,皂河是城市的排污河,曾经百米以内都会臭味熏天,而如今,却已是清澈见底。

亲水

      连日来,西安春雨连绵,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好时候。站在渭河边上,河面烟波浩渺,两岸绿树成荫,别有一番意境。

      堤固了,水清了,如何让市民和水更亲近?水利部门为此也做足了文章。

      “渭河整治工程区还应该是生态景观区。我们通过绿化项目、配套设施的完善,把渭河周边建成了堤、路、林结合、乔灌草搭配、花竹藤点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美景,为附近市民提供一个新的亲水平台和休闲健身场所。”侯婧昕说。

      据介绍,渭河西安城市段建成人工湖14个,形成水面2000余亩,滩地治理建成荷花池1200亩,玫瑰园600亩,新增绿化面积2.39万亩,为西安城区居民人均增绿3.52平方米。

      “今天不是周末,所以人不是很多。周末的时候,车都停满了,市民也都喜欢来到水边休闲、娱乐。”侯婧昕说。

      被渭河环绕的另一个城市———咸阳,此时也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记者到达咸阳时,雨后初晴。咸阳湖一期工程的广场好不热闹,骑自行车、散步、放风筝,还有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市民用各种形式和水“亲密接触”着。

      “咸阳湖一期工程全长4.7公里。水利防洪工程采用中隔墙的方式将500米宽的渭河主河道一分为二,南侧为泄洪河道,北侧用橡胶坝蓄水形成面积达124公顷的湖面。两岸建设了50-180米的景观区。既调节了城区气候,又改善了市区生态环境。”咸阳市渭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振华说。

      “以后咱们散步的地方又多了!”在咸阳湖二期工程的图片展板前,市民刘先生正和太太饶有兴趣地议论着。刘先生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要到渭河边走一走。“几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还有垃圾堆呢,现在真好,全市人民的亲水乐园。”刘先生告诉记者。

      据介绍,咸阳湖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新增水面4500亩,滩区绿地6400亩。“一泓碧水润古城,渭水贯都展新颜”的盛世景象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节水

      尽管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但陕西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省份。尤其是经历过“渭河之殇”之后,陕西省更加懂得水之珍贵,用起水来更是精打细算。

      “这是滴灌。我们用根细管子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并且可以调节水量大小,这种浇灌方式可以节水95%以上。”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萍给记者介绍到。

      据李萍介绍,目前园区内有三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喷灌、微灌和滴灌。“这三种方式各有千秋,根据不同的物种来选择。”

      随着杨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年节约水量达到426.9万m3。

      陕西的节水不仅仅在农业。

      “目前陕西建成了300多个节水示范项目和十大节水示范基地,同时在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食品发酵、化工、有色金属等七个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黄兴国说。

      黄兴国同时表示,“在陕西,我们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并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我们还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技术改造,用水统计,节水检查,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等措施,使西安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24.52立方米。”西安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西安市则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封停耗水多、污染大的小造纸厂,通过宏观调控,建立了合理的产业结构。

      陕西的节水不仅体现在产业上,节水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走进了千家万户。

      “我家里有个水桶,专门存放洗碗、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擦地。”在西安市东尚社区,居民刘奶奶给记者讲起了她的“节水经”。同时,刘奶奶还说她是一个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如果看见哪个年轻人浪费水,就要上前说两句。

      “我们要对水产生一种敬畏思想,要从骨子里懂得珍惜才行。”刘奶奶说。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水利部联合团中央共同举办的“关爱山川河流——中国青年志愿者节水护水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随后,陕西省水利厅和西安市水务局近200名志愿者分别走进了社区、厂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水、护水公益活动。

      因为节水效果突出,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5个城市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杨凌、耀州、蒲城、临渭、宝塔、略阳等6个区(县)成为省级试点。

      与此同时,西安市、杨凌示范区还先后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

      2015年6月,随着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主体竣工,渭河将成为横贯关中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最长的河滨大道,成为三秦大地的好景致,沿渭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真正正让沿渭百姓受益。”黄兴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