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最让人讨厌的行为有哪些 转发广告投票高居前三名

13.10.2015  09:08

  扬子晚报微信上开展了一项“微信里最让人讨厌的行为”的调查,近3000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转发”“广告”“投票”分别以19%、19%、18%的得票率高居前三名。

  微信这些行为 网友吐槽满满

  网友俞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特别讨厌“广告主”。我朋友圈里有个人卖化妆品,经常发那种运用产品前后的比较的图,一般运用前的要么满脸疙瘩,要么全身赘肉,看得人很是恶心,更可恶的是,这个人不但在朋友圈发广告,还经常用广告@自己。“你说这是啥意思?意思是我也长这样吗?”俞小姐愤愤不平地表示。

  “投票狂最烦,比如我们有些同学群,平时大家谈天说地互相调侃都很愉快,但是有些人,总会在里面发各种投票的东西,今天让你帮她孩子投票,明天帮她同事投票,后天帮她老公投票,刚开始大家抹不过面子还会应付下,时间长了,她再发,大家都不说话了。”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些投票既没有意义又浪费时间,每次都要找半天点好几次才能找到,最讨厌的是还有一些投票微信号,必须要关注才能投票,对于这样的微信号,她投票完后只有一个态度——取消关注。

  家住浦口的秦女士说,她的朋友圈里一个将近60岁的妇女,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化妆后的大头照。大厂的金女士说,有一次外出旅游,旅游途中认识一名热心的大姐,也挺聊得来的。后来她们成为微信好友之后,发现这位大姐家里是开麻将档的,每天中午在朋友圈里发麻将档里的事情,炫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勤快,然后再炫自己可以睡到中午起床,接着是坐在麻将桌上和谁谁谁一起打麻将。

  “明明只是拍个矿泉水瓶,但非要露出个方向盘上的宝马车标,让人不得不怀疑晒水的动机。”网友“月月”最讨厌的则是自炫狂,“每次你上班正忙得半死的时候看到她都在海边休假,那是什么样一种感觉啊?

  如何应对微信中的负能量

  微信无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包罗万象的负面信息、垃圾信息也不可避免。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钱再见教授坦言,自己在使用微信中,如果有人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把他拉进一个信息海量且不需要这些信息的群里,这些信息势必会干扰自己,让自己受到信息轰炸,他会选择退出。他认为,别人利用微信平台获得了信息传播的权利,但自己又不需要这样的信息,那么别人拉他进一个陌生群就属把这种传播权利强加到自己身上,那么自己不受干扰的权益就受到了侵犯。

  南京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惠天老师认为,微信交流也属互联网活动,过去在没有互联网时,大家需要面对面交流,移动互联网让大家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信息,积极的、负面的信息都会在网络上放大,也不可避免,网络交流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社会上出现的现象,网络上一样会出现。以微信上转广告为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从环保角度来说,比街头发传单环保、节约资源。对于用户应该习惯海量信息,不一定要点开每一个群里的消息,也可以关闭不需要关注的推送。为避免一些误会,人们不要总是点击手机,通过网络交流,不妨多见面。@扬子晚报

   相关链接

  微信里最让人讨厌的行为

  1.转发狂 经常发一些广告微信,让我帮忙转发 19%

  2.广告主 朋友圈里卖东西,而且价格是淘宝的N倍 19%

  3.投票狂 各种投票,今天给她孩子,明天给她孩子老师,后天给她孩子老师的领导18%

  4.刷屏狂 各种养生啊、祷告啊、祈福啊之类的东西 15%

  5.自炫狂 每天在朋友圈里晒些高大上的东西,不是豪车就是国外旅行或者是大餐 12%

  6.小气鬼 总是在微信群里抢别人发的红包,但是自己从来不发 9%

  7.奔走狂 每天都在微信运动里排行第一名,早上7点半,他已经走了2万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