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啃老族”看家庭教育

22.09.2014  19:21
        前两天看了一篇报道,北京青年徐某,年近三十,自小受父母溺爱,大学毕业后什么工作都不干,后来索性在家做了七年“啃老族”,无奈之下,父母诉至法院,要求其搬离,法院判令徐某60日内搬离父母的房屋,但其拒不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时,徐某对年迈的父母怒吼:“我让你们断子绝孙。”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我已在法院工作了十几年,审理过各种民事纠纷,也见到过各种蛮不讲理的当事人,但向徐某这样对老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造成像徐某这样的啃老族的根源在哪?

        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是建立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经历的环境,从出生到长大这个过程,一直是在家庭完成。家庭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最初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往往是从家庭最先开始的,所以家庭教育是不能忽略的。而中国的家庭教育一直是被所有人诟病的,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溺爱,放纵,缺乏责任感。

        一个社会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是由很多原因决定的,而历史文化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然而,这个“”字中到底有多少理性和责任感,确实是需要我们深刻反省的。而“啃老族”则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

        多家媒体曾经不止一次的报道过“啃老族”。这是一群年轻但却不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孝敬父母,反而认为父母养活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的人。报道一出,铺天盖地都是对这些人的斥责,但很少有人透过这种行为看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的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密不可分。如果你从小就纵容孩子,无条件满足其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而不告诉他要感恩,要自己动手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怎么会感恩你为他做的一切,然后回报你呢?所以,“啃老族”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久以前,中美教育就时常被拿来作比较。然而,这二者不同的是,美式教育永远站在正面,而中国教育一直站在反面。美式教育是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父母通过家庭想传达给他们的是独立思考和生活,学会感恩。而中国的孩子更像附属品,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是要听话,要循规蹈矩,要按照父母的设定路线生活,而不是以独立的自己去生活。这不是一朝一夕决定的,这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文化决定的。在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的时候,我们认真践行着这种教育理念,这就是中美教育差异的由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方式的改变,我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的不足和美式教育的优势,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大部分家长仍然走不出溺爱的模式。

        除了这个方面,责任感缺失也是造成“啃老族”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啃老族”的父母总是一副受伤的弱者姿态,总是认为责任都在孩子身上,很少有人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在家往往得不到重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一旦孩子有一些坏毛病,家长往往是责骂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并没有反思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旦暴力手段难以奏效,就表现出一种失望甚至是放弃的姿态,更有甚者将孩子送到“问题少年学校”,任由学校采取各种“矫正”手段。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在教育中严重缺乏责任感,自己在毫无作为,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轻易放弃孩子,这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不负责。

        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关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才能让他在家庭的环境中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爱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