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青梅竹马 他俩是天生的一对

10.10.2014  03:20
核心提示: 从小就认识,一同成长、一同学习,村里人都说他们能走到一起是理所应当的事,说起今年78岁的杨宜泰和76岁的魏改绒的金婚故事,让人不禁想到一个词“青梅竹马”,两人1962年结婚,能共同走过的52个年头,他们有自己过日子的诀窍,那就是“理解”。

从小就认识,一同成长、一同学习,村里人都说他们能走到一起是理所应当的事,说起今年78岁的杨宜泰和76岁的魏改绒的金婚故事,让人不禁想到一个词“青梅竹马”,两人1962年结婚,能共同走过的52个年头,他们有自己过日子的诀窍,那就是“理解”。

说是学算盘 其实是想接近她

问起两人是怎么认识的,魏改绒首先开了口,“其实我两从小就认识,他大我两岁,因为两家住邻村,所以经常见面。”她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原本就是同乡,都住在 陕西 省渭南市华县毕家乡,两家所在的村子相邻,而且二人还是校友,丈夫杨宜泰比自己高两级。

说起小时候的事情,魏改绒的记忆有些模糊,但她却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是杨宜泰主动追的她,魏改绒当时15岁,杨宜泰17岁,二人都在上中学,因为魏改绒的父亲是附近算盘打得最好的,所以同村、邻村的学生都会慕名而来,跟着魏改绒的父亲学打算盘,杨宜泰也是其中一员,但与其他学生不同,17岁的他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我一直对她有好感,学算盘是想接近她”杨宜泰说,但当时还不是很开放,所以他没有将内心的想法传达给魏改绒,而魏改绒说,她当时看杨宜泰也很顺眼,说起年轻时的事,两位老人笑得别样幸福。

同事自带饭菜参加她们的婚礼

虽然两个人嘴上不说,但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村里人都说俩人是天生的一对。那个年代,能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的不多,杨宜泰和魏改绒都上过学,并且二人一起长大,相互之间也有感情,在别人的眼中,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是理所应当的事。

你有情、我有意,加上周围人的撮合,1962年元月份,26岁的杨宜泰和24岁的魏改绒登记结婚,当时魏改绒刚从陕师大毕业,而两年前从西工大毕业的杨宜泰留校当了助教,洞房花烛夜,两人在西工大的教工宿舍度过,“因为当时快过年,宿舍的其他同事都回老家了,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宿舍自然成了我们的婚房。”杨宜泰说。说到婚宴,杨宜泰笑了,他说在学校结婚,参加的都是学校同事,当时的工资不高,市面上也买不到什么,连最基本的喜糖都没有,婚宴的饭菜是从学校食堂买的,但饭票每人每天定量,所以是同事们端着各自的饭菜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新婚燕尔却要两地分居

从陕师大毕业后不久,魏改绒被分到铁运校(现位于自强西路 西安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因为她和杨宜泰都没有自己的房子,所以两人只能住在各自学校的宿舍,新婚燕尔却要两地分居。后来杨宜泰辞去了助教的工作,到某国营厂上班,当时铁运校有许多宿舍闲置,已婚的教职工都住在里面,一个大宿舍,用架子床隔开,挂上报纸,就成了一个个“单间”,杨宜泰和魏改绒在这里一住就是10多年,直到1975年铁运校给职工分房,两人才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都曾在大学任教,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严加要求,两位老人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现在西北政法大学任教,二女儿是一名职业会计师,小儿子在铁路局工作。说起过日子的诀窍,二人认为还是要相互理解,“有时吵架我会摔门出去,但过一会儿就回来了,两个人过日子难免有磕碰,但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魏改绒说。

实习记者 白圩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