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17.10.2017  09:09


陕西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走廊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图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揭牌,标志着
陕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2016年7月5日,以“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为主题的外交部
陕西全球推介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参会的外交使节对秦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必由之路。

开放,是拓展发展新空间、增添经济新活力的必然要求。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球视野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提出开放发展理念,既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立场,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内在逻辑。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才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省份陕西来说,开放发展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如何才能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从中国的“大后方”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

经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这个资源大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比肩东中部地区,对标国际水准,陕西底气从何而来?

答案是,开放。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建设将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为陕西发展“把脉开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邃高远,为陕西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两年多来,陕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明确要求为根本遵循,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3800万三秦儿女砥砺前行,奋力书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振兴大西安……陕西努力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转变,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中,陕西形象愈加璀璨夺目。古丝路的辉煌和现代陕西的发展相互激荡、交相辉映,日新月异的陕西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走过的路。

9月21日,2017欧亚经济论坛正式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古都西安,共商发展大计。陕西,再次让世界瞩目。

从2005年举办首届欧亚经济论坛至今,12年里,欧亚经济论坛吸引了不同语言、不同国度的政府高层、商界名流、专家学者云集。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陕西,类似欧亚经济论坛这样的大型国际盛会,这两年逐渐多了起来。“丝博会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战略发展研讨会”……诸多高规格的会议、论坛、活动,正在不断延伸陕西全球招商链条,为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引资、引技、引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顺着时间之流向上回溯,这些如今司空见惯的国际盛会,对于数年前的陕西来说,却是求之而不得。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陕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发展成就。

可就在外界为陕西欢呼叫好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却居安思危: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在快速崛起,周边省区也在奋勇争先。“我们面临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标兵’体量大、步子稳,‘追兵’速度快、势头猛,挑战很大,压力很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把陕西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来审视,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娄勤俭切中肯綮。“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省长胡和平掷地有声。

省委、省政府的担忧不无道理。

一方面,陕西具有区位、科教、能源、文化、军工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陕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在此交会,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陕西科教资源富集,拥有近百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超过百万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创新综合实力雄厚;陕西是能源大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6.23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另一方面,陕西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与东中部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发展劣势。经济外向度低、发展不足、产业不优、群众不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陕西。

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在向东开放、向太平洋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第一轮腾飞。当沿海地区依托海洋经济,尽享改革开放红利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时,陕西人民曾经一次次眺望东方,无比艳羡蔚蓝色的海洋,期待有朝一日能如大鹏般飞向大海,水击三千里。

目前东部地区开始进入人均GDP‘一万美元俱乐部’,正在迈向现代化,他们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就决定了增速不会太高。要维持全国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只有保持高速发展,才能缩小东西部差距,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引领作用。”长期关注陕西经济发展的专家如是说。

如何才能变优势为胜势、变难点为亮点,实现后来居上?

如何把陕西的矿产、科教、文化等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开放是全面开放、深度开放,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是对内、对外同步双向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分析、判断高瞻远瞩,增强了陕西开放发展的信心。

越开放越兴盛,越兴盛越开放。

唯有开放发展,补齐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通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大通道,才能突破发展困境,才能让三秦大地焕发新活力。

唯有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动,才能开创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比东部地区,地处内陆的陕西开放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三秦儿女渴望通过开放,让陕西积蓄已久的经济、文化、资源潜能充分释放;渴望通过开放,让生活更便利、过得更舒心。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放布局需要完善、更需要创新。对于当下的陕西来说,如何扩大开放,开放的契机何在?

找准定位 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习近平

每一次扬帆,都需要灯塔的导航;每一次前行,都需要理论的指引。

历史永远铭记,那是一个金秋。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感叹。

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2100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唐代长安城曾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极盛时期仅外国商人和留学生就超过10万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陕西开放的基因,镶嵌在秦砖汉瓦上,书写在汉赋唐诗里,厚植在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中,蕴藏在3800万陕西人的期盼里。

陕西不会忘记,那是一个春天。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

3个月后,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又在陕西西安,热情接待了访华的印度总理莫迪。

在来陕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也为陕西的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将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要抓紧构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办好丝博会,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同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两次来陕视察,亲切的关怀、殷殷的嘱托,给全省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特别令人骄傲的是,我省在国家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元首家乡外交备受瞩目,古老的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满怀激情地说。

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在紧锣密鼓的落子布局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

这是一次立意高远的战略部署,这是一次视野宽广的全局谋划。

这是国家战略在陕西的具体化,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践行新发展理念,向三秦父老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是使命,也是挑战。

陕西要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破局者。

陕西要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探路者。

陕西要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先行者。

占据新高地,才能赢得主动。

省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层次推进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强、体制机制活、服务效能高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融入“一带一路”、走向对外开放前沿,为陕西更好地运用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创造良好条件。用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暨西洽会、农高会等平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好陕西自贸试验区,既是中央赋予陕西的重大任务,更是陕西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实可复制可推广要求,借鉴、复制、集成先行区成功经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完善大西安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把大西安建成人文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充满发展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着力满足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变革带来的增长需求,依托高科技产业园区,壮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生产过程全球化;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崭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发展策略,让中国、让亚洲、让世界看到了陕西这个西部省份满满的诚意和发展愿景。国家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也让陕西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天量的资金、优秀的人才、各具特色的企业,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到三秦大地上。

开放的陕西,在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中找准契合点、选准发力点,在人无我有中抢占先机,在人有我特中勇立潮头,把自身优势变为追赶超越胜势,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厚植开放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

——习近平

沿着现实的脉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开放发展正深刻改变着陕西。

两年多来,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主动顺应改革开放的世界潮流,观大势、谋大局、干大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对外开放描绘出气势恢宏的新画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特色越发明晰,开放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基础更加坚实、优势更加凸显。

陕西立足“一带一路”,提出了“内联外引、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对外开放思路:向东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向西加强与中亚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以及人才教育等方面合作,最终连接欧洲;向南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向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进一步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拓展了陕西与世界商贸、文化、旅游、科技交往的新空间,让陕西从国家地理位置上的“大后方”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开拓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开放的层次和程度。今日陕西的开放,既有高水平的“引进来”,也有大规模的“走出去”;既有大手笔的招商引资,也有高品质的引技引智。一“”一“”间,陕西产业的筋骨更加强健。

引进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成功入驻;宜家、三星、美光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落户;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中韩(陕西)产业园已初显品牌效应……陕西的高端能源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大幅度提高。

走出去”拓展“海外陕西”版图。

在非洲草原,一辆辆疾驰的重型卡车上,特色鲜明的陕汽LOGO,显示出陕西制造的独特魅力。针对中东和非洲的热区版重卡,针对俄罗斯等地的寒区版重卡……陕汽控股集团在开发国际市场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了产品“私人订制”。目前,陕汽重卡已出口至欧洲、非洲、亚洲等地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陕煤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法士特集团、陕建集团……搭乘“一带一路”快车,陕西传统优势行业得到加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逐梦丝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型、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陕西制造业迈向全国产业链中高端,树立了“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陕西工业新形象。

——打造陆、空、数字3条新的丝绸之路大通道。

古往今来,大通道塑造大格局。

陕西要建设的大通道,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的开放系统。

2013年11月28日,首班“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满载41个集装箱,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从那时起,陕西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的脚印越来越密集。

2016年3月26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首次装载着2000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食用油,返回西安国际港务区。如今,这条线路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

有来有往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让陕西联通欧亚,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

阵阵驼铃已经远去,代之以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的空中航线。如今,“一带一路”、自贸区等重大利好正在深刻改变陕西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今天的陕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高铁“”字型主骨架正加速构建,莫斯科、巴黎、巴厘岛、旧金山等45条国际直飞航线相继开通,“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近年来,陕西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经济合作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上的枢纽和门户地位更加凸显。

——着力构建“一带一路”上的“五大中心”。

陕西光芒”璀璨夺目。依托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区位优势,陕西着力打造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丝绸之路,拓展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系统发展物联网和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陕西制造”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陕西大力引进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强化专业化集群化精准招商,鼓励更多省内企业“走出去”拓展优势产业,参与矿产勘查、精细化工、旱作农业等领域合作,建好中俄、中哈等经济合作园区,建设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心。

陕西智慧”服务“一带一路”。陕西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在教育、科研、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加快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协作与高效利用的科技教育中心。

陕西新形象熠熠生辉。陕西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优势,以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深化文化、旅游等合作,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中心。

陕西金融力量越发强劲。陕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积极优化金融环境,吸引境外知名金融机构来陕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离岸金融、能源金融等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区域金融中心。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顶层设计转入深耕细作,陕西激活了开放发展的超级引擎,“五大中心”正汇聚成陕西追赶超越的新动力。

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习近平

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陕西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转化为雄浑壮阔的发展合力。

——陕西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初显。

9月23日,沣东自贸产业园正式开园。

这里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沣东新城功能区的重要承载区,也是陕西自贸试验区首个建成的以自贸为主题的产业园。

沣东自贸产业园立足陕西自贸试验区与国家服贸创新试点的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自贸+服贸”双试联动创新发展新模式。从开园到现在,每天都有多家企业到园区来了解情况,寻求合作机会。

如同“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陕西自贸试验区放射出璀璨光芒。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作为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的超级引擎,陕西自贸试验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国家对陕西自贸试验区如此定位。

挂牌运行6个月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试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具有陕西特色的差异化改革成效显著,19项特色案例已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推开试点。

——大西安建设如火如荼。

2017年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数百位企业家齐聚古城西安。他们中既有冯仑、张朝阳这样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也有柳传志、周鸿祎这些曾在西安求学的外乡人,更有像马云这样的商业巨头。

西安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的地全是历史。”马云如是说。

这场盛会给西安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大会促成了160多项合作协议,总投资额高达6400亿元。其中,仅阿里巴巴集团一家企业就与西安市签订了包含智慧物流、制造业转型升级等12个方面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额约1000亿元。

中华千古情”文化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华侨城系列重大项目等相继落户西安。海航物流总部、京东集团、圆通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西安布局……西安成为投资热土。

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大关中、大西北的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正在不断把握机遇,拓展空间,深化开放平台建设,努力构建国际开放门户。

从连西北、惠东南、通世界,到站在“秦岭之巅”,以互联网思维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核心区域,到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咸一体化大西安建设……处在黄金发展时期的西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推动千年古都全面振兴。

——人民群众尽享开放红利。

开放之路风起云涌、气象万千,但最终目的都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经由西安国际港务区,世界各地的商品正源源不断地进入陕西,改变着陕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品质。吃着新鲜的澳洲牛肉,喝着醇正的德国啤酒……身处内陆的陕西人,一餐居然可以这么“优、鲜、特”,家门口就能“全球购”。

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陕西设立领事馆,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在陕西设立签证中心……这些,让老百姓出国旅游、办事越来越便捷,让“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和旅游交流越来越通畅。

武功县做农产品电商的“80后”李春望,把一个以前每天进账几十元的农特产零食小网店做成了年销售额近3亿元的大店铺。如今,他和当地农民成立了经销猕猴桃、葡萄等产品的合作社,把陕西的土特产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全世界。

买全球、卖全球、享全球”的生活正在陕西逐步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世界优质商品正快速、安全、高效地进入陕西,陕西人正逐步享受到与全球同步的美好生活。

开放,让陕西人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幸福感更强。

开放,让古老的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培育出磅礴的发展新动能。

开放,让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出流光溢彩的时代新画卷。

时间长河,滚滚向前。陕西,曾经在周秦汉唐时代大放异彩;如今,陕西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在万众瞩目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开放”时代。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汇集开放发展的澎湃力量,陕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三秦儿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意气风发、自强不息的风采。

一个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的陕西,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

昔日的丝路明珠,将再次闪亮在欧亚大陆! (摄影:母家亮  李念  张辰)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