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热的情怀面对学生:记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余海英

05.04.2016  17:21
            他朴实、勤勉、积极、上进,沉浸在美丽的教育中,倾听心灵拔节的声音。他独享课堂中笔尖的流畅,教学中对话的响亮,交谈中看见生命的度量。他时刻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刻苦磨练,探寻真知,和孩子们共享教育幸福的时光。他就是汉滨区教师基本功技能比赛、师德演讲一等奖获得者——余海英。

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余海英   爱在班级管理中               关注学生习惯培养——是前提。他总是把“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深信: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因此,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学生的落脚点。他也是这么做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团结友善习惯等,都是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再细心指导,学生年龄小,但在老师耐心帮助下,学生逐渐告别了陋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注重班干部的培养——有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一群好的班干部,他们可以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因此,他总是把选拔和培养好干部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通过演讲、劳动、体育、分发课本等活动,发现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的学生,担当班干部职位。他鼓励班干部与同学同商量。干部们开展了《让我给你支个招》金点子征集活动,集大家的智慧。同学们踊跃地出主意,想办法。大胆放手让干部们独立开展活动,使干部不是在班主任包办代替下成长的,而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正是他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搭设舞台,让学生充分的接受教育阳光的沐浴,才使每个学生在为集体的奋斗过程中形成“我为集体出力光荣,集体因我增添光彩”的良好氛围。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有氛围。他特别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班主任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学生勤奋学习,班主任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他所带班级在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目标。通过努力,所代班级连年被评为优秀班级体。   爱在德育工作中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他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爱之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对学生倾满爱心,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很多学生不仅邋遢,而且学习比较散漫。于是,他就利用课间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耐心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该生成绩非常优秀,就是不能接受老师对他的批评,也看不惯别人比他强。于是,他把这个孩子搂在怀里,用一些浅显的道理耐心地教育学生。现在,这学生不仅能够包容了“优生“,还乐于帮助“后进生”了呢!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了解认识,加强相互信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爱的基础上,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爱在言传身教中               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应当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除了毫不懈怠地完成日常工作,他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同时该也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育学生会做人,做好人,在平时日常工作生活中起到表率作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因为他有一颗慈爱的心,也因为他具有进取的决心。             正因为他经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用拳拳之爱润泽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把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所以他所带的班级既富于凝聚力又充满活力。正因为他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楷模的形象,所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在平时的教学中,他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优化了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他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尽可能地创设语言运用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文本特点精心设计一种灵活、艺术、多维、巧妙、丰富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情景中得到有效内化,在语用过程中产生亲切感,降低语言迁移运用训练的难度。             他也喜爱书法,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使他沉迷其中,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中国书法独具神韵的魅力,他的字体已形成个人的风格。他的作品曾在安康市反腐倡廉书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他还擅长演讲,每当他登台比赛时,那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话语,总是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曾代表学校在各级各类演讲比赛频频获奖。他撰写的论文《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荣获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论文大赛一等奖。班务论文《书山有路“情”为径,学海无涯“爱”作舟》在陕西省教科所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这是他最喜欢的教育格言。余海英老师用真诚守候这方净土,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以火热的情怀,向着学生的未来快乐出发。                                          (责任编辑:黄晓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