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的名义---《狼图腾》

18.09.2014  19:36

导读: 8月29日,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在北京发布了海报、预告片和首支拍摄花絮。采用动态形式发布的海报中,风雪夜的草原、孤身骑行的牧民和伺机待发的野狼,营造出神秘紧张的氛围。



投资7亿元人民币,经历了7年筹备期和一年半的拍摄期,光养狼就耗时3年,慢工出细活的《狼图腾》在创下多个中国电影之最后,终于宣布将于2014年底全球公映,并且有望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不同于眼下银幕上那些热衷为观众提供单纯感官刺激的作品,根据中国作家姜戎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中法合拍片《狼图腾》,从一开始就有着狼一样的“野心”—以环保的名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听起来多少有些“高大上”,但是因为有了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内地当红小生冯绍峰、窦骁,特别是一群“狼演员”的加入,让这部电影既不缺原著的人文厚重,又有了商业大片的强大气场。

成长、孤独、互相理解,是共同主题

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作为当今出版界的奇迹,《狼图腾》2004年出版后,10年间在国内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近500万册,盗版约1600万册,被译作39种语言进入110个国家。中影公司早在8年前就买下了《狼图腾》的电影改编版权,作为总制片人,中影集团副总裁张强满世界找导演,无奈改编难度太大,以当时中国的电影技术难以还原原著中描绘的“人狼对峙”、“狼马大战”、“飞狼”等惊险场面,所有国内名导的第一反应都是“很喜欢,但是拍不了”。

2008年,法文版《狼图腾》出版,小说还没看完,让·雅克·阿诺就放弃了去好莱坞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邀请,准备去中国看景了。

因执导《情人》、《兵临城下》等电影被国内观众所熟知的让·雅克·阿诺,和动物电影也有不解之缘,拍过《虎兄虎弟》、《熊的故事》,“那为什么不再拍一部‘狼的故事’呢”?

对于《狼图腾》,阿诺称,自己在年轻时也曾有过作品中类似的“知青”经历,在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因为服兵役被送到了喀麦隆,最后爱上了非洲。“内蒙古大草原改变了《狼图腾》作者姜戎的一生,在非洲的我也有同样的感受。”阿诺说,这是自己做导演以来,第二次看到内容就有接拍的冲动,该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改变与成长”,“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人”。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的故事,但阿诺有信心使这部影片呈现出“国际范儿”。在他看来,这是关于成长、孤独、互相理解的故事,所有的这些是全球共同的主题。

开机那天,阿诺穿一件蒙古民族服装亮相,并笑称:“我忘记自己是法国人了,我以为我是蒙古人。”

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令人触动

和此前国内仅有的两部“狼片”《狼灾记》和《人狼大战》不同,使用货真价实的草原狼“本色出演”是《狼图腾》的一个最大亮点。现在,阿诺可以自豪地宣布,电影《狼图腾》保留了原著中大部分场景,超过95%的场面是真实的,而不是用电影特效。“因为狼总是躲着人类,所以需要从小就开始养它们,这样它们见到摄影团队才不会躲开。”阿诺回忆说,他2008年首次为拍摄《狼图腾》来中国,第一项工作就是找狼。为此,片方专门在北京和内蒙古建立了4个养狼基地,并邀请世界顶级驯狼师加拿大人安德鲁·辛普森来到中国,耗时3年养狼、驯狼。

在一部近10分钟的纪录片制作特辑中,《狼图腾》主创人员道出了驯狼的核心秘籍:“它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眼非常重要,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是狼妈妈,这辈子你也驯服不了它。”

在《狼图腾》里,狼既有九曲回肠的温柔,又有奋不顾身的凶恶。“因为狼是团队生活的,如果你仔细观看的话,狼群的生态和人是很相似的。”阿诺说,你在观察它们的世界的时候就仿佛在旁观自己生活的社会,有一种纯粹的感情和交流是可以共享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和动物在一起工作的原因。

当年小说出版时曾在关于“狼性”是不是等同于凶狠和侵略、“狼性”和“人性”、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和融合等方面引发巨大争议。今年恰逢《狼图腾》图书畅销第10年,有人说投拍《狼图腾》这样的电影是为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现在更强盛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不过,阿诺却认为吸引他拍这部电影的,主要是书中渗透出的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大家都知道环保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在过去欧洲和美国都曾经历过环境破坏和治理的阶段。我欣喜地看到有这么一群人和我一样对环境问题的改善有着同样的渴望,也很荣幸和他们一起战斗。”阿诺说,《狼图腾》中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很触动自己,这为电影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视角。而剧组在内蒙古拍摄期间也尽量采用了能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和草原的方式,而且随行的中方工作人员也都非常小心翼翼地在保护着内蒙古草原的生态,这也让自己更新了对当代中国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