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16.02.2015  19:26
各市(区)教育局,韩城市、神木县、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新要求·大实践”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实践育人,体现“德育在行动”理念,以“新要求·大实践”为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各个环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要内容和形式             “新要求·大实践”是2015-2017年贯穿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实践育人的创新举措。             “新要求”主要内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爱”教育,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长效机制。             突出五大主题教育,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             “大实践”主要形式:             (一)课堂延伸实践。             课堂延伸实践,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通过课程知识传授、课外文体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文化氛围等,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1.中小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研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赋予德育新形式。             2.开展“小小百家讲坛”活动,以“校校践行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当道德小讲师”为主题,进行演讲等活动,在市、区(县)、校组织“道德讲堂”演讲比赛。             3.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每年组织“法制第一课”及宪法日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             4.利用校刊校报、板报专栏、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营造体现核心价值观、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5.发展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围绕“新要求”的内容,积极开展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比赛、书信文化、诗歌童谣、文体活动、摄影展和微视频创作等活动,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主题辩论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领会核心价值观。             6.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通过新媒体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微视频创作展示和德育工作信息化,帮助学生树立虚拟网络下的正确世界观。             (二)走进经典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经典赏析、民俗体验、传统节日、艺术赏评等,强化实践效果。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精心选取中外优秀文学经典,供中小学生朗诵阅读,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开展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使广大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开展经典赏析活动及“墨香书法展示”活动,选取优秀古典诗词、书画、音乐、戏剧等作品,带领学生聆听、观赏、体验、书写、评述,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3.开展民俗体验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体验民间艺术、民间技能、乡土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这些传统项目引入校本课程建设或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4.开展节日认知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鼓励学生认识传统节日,了解节日变迁历史,挖掘节日的精神实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当地举办的节日风俗活动。             5.开展经典影视赏评活动,要按照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的要求,发挥教育院线和校园电视台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系列影视,组织全省影评活动,充分发挥影视育人作用。             (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理想教育、公益活动等,提升实践作用。             1.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习雷锋、服务社会”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赋予雷锋精神时代性,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2.开展学榜样活动,开展“心有榜样”“寻找身边最美”等实践活动,发现身边好人好事,学习身边优秀教师、优秀同学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塑造广大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激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3.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弱济困、敬老爱幼等常态活动,激励学生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4.开展理想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整理有关理想的名人警句,撰写个人宣言、座右铭等多种学习激励方式,构建理想、成就理想,“让我的梦成为未来的中国梦”。 (四)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通过红色旅行、走进博物馆、走进实践基地等活动,深化实践作用。             1.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启动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科学制定计划,严密组织、保证安全,确保研学旅行有序有效开展。发挥实践基地在研学旅行中的组织、研究、推广、示范作用。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境外研学旅行。             2.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辐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及综合实践、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3.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自然场馆、农博园、现代化工厂、大学校园、德育基地等场所,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建设、家乡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4.开展寻找家乡先贤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走进自然,分层次开展乡情、县情、市情、省情以及国情教育。             (五)自强自立实践活动。             通过生存技能培养、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节俭品德养成、家政服务体验、科技活动探索、健全人格教育、畅想中国梦等,升华实践育人作用。             1.开展“珍爱生命”实践教育活动,培养“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识,学会生存教育,通过创伤救护、应急逃生、防火防灾、防盗防抢、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三节”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节粮、节水、节电,坚持“光盘行动”、“水滴行动”、“绿色行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3.开展家政体验活动,鼓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摘菜、洗碗、洗衣、清扫、烹饪、缝补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感恩意识。             4.开展探索创新活动,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综合实践课程、集体或个体心理辅导、心理主题班队会、团队协作训练、富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直面失败、乐观向上、勇敢坚毅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实践活动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原则。要按照“新要求·大实践”的统一部署,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明确推进的阶段安排,不断深化活动,确保活动有始有终。             (二)坚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原则。按照“新要求·大实践”的系列教育活动内容,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落实过程中既要保证活动的普遍开展,又要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已有的活动特色,突出一项或几项活动,形成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经验。             (三)坚持有机结合、重在实践原则。“新要求·大实践”活动要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继承创新、引领激励原则。要善于运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省、市、区县和学校不同的活动侧重形式,推进“新要求·大实践”活动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注重总结凝练创新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举措,激励广大中小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坚持分段实施、注重实效原则。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科学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选择有效的教育载体,改变中小学德育工作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等现象。             (六)坚持建章立制、形成常态原则。要通过“新要求·大实践”活动,真正形成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德育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形成新常态、新局面。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中小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全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并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统筹活动的开展;要明确责任,成立专门督查组织,定期深入中小学,加强对教育活动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评;要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在团队会活动中,突出“新要求·大实践”主题。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有序推进,合理安排。“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三年,各市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根据活动统一安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将系列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部署,在开学第一周升旗仪式上以“新要求·大实践”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师生人人知晓系列教育活动,个个参与系列教育活动。2015年,市县区和中小学校要全面推开,组织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力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             (三)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各市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扎实有序推进,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各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做好评价记录。各学校的学生外出实践活动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安全第一,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在组织参与人数较多的群体性活动,野外作业,以及集体远行活动时,必须制定安全防范预案,购买责任保险,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建立报告审批制度,确保在安全方面万无一失。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各级教育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及时跟进报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引导,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示范引领,树立典型。打造树立省市县三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示范校,每级设立3-5所。分级组织表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级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要动员鼓励教研人员、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积极进行“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省教育厅将遴选优秀成果集结成册,在全省进行展示和推广,推动全省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广泛开展“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也要在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确保活动实效,努力提高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联 系 人:李燕妮  张兴宝             电      话:029—886689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省教育厅基教一处             邮      编:710061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2月16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