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11.12.2014  14:00

彰显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教育、文物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昨日记者获悉,在 陕西 省文物局、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教材《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一套22册经过3年多时间的编写和修订,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该套丛书选题是对陕西文化遗产的系统整合,发挥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陕西历史文化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辅导作用。丛书全面反映了陕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教育有着积极的帮助,是提升中小学生文化素质的有益读物。据悉,目前全国尚无省级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类中小学教材,也没有可资参考的成熟样板教材。教材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的成功编撰出版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很值得点“”。

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的生动实践

文化是民族血脉和精神家园,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见证和文明载体,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倍受关注的宗教文化。陕西源远流长的史前文化、独具特色的周文化、气势磅礴的秦文化、兴盛发达的汉文化、丰富多彩的隋唐文化和传统悠久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据该套丛书的编撰者介绍,陕西文物、教育部门联合编撰青少年历史文化遗产教材的初衷由来已久。双方于2007年8月联合制定了《关于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2011年11月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博物馆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博物馆教育和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小学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全省中小学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教育和博物馆教育活动,出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教材。

2013年初,省文物局、省教育厅根据陕西历史文化遗产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最新进展,组织专家对2011年出版的社科类《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一套3册进行修订和补充,内容更加充实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最终形成教材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一套22册。教材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内容根据中小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形成体系;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2年级分册编写,每学期一本共22册,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12册、初中七至九年级6册、高中一至二年级4册,各年级均分为上下册,与现行教学体制一致。

解读文化遗产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据介绍,丛书编写以学段为单位、以时间为主线,穿插时间性不强的文化遗产如民俗类;收录知名度较高的文化遗产,避免同类文化遗产重复。小学按照主题资源、中学按照主题加专题编写;小学强调知识趣味性,中学强调知识逻辑性和内容文化性。丛书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承担一定的主题功能;各册有一定的主体性,如三年级上册在知识模块均衡的情况下考虑资源的集中。编写时充分考虑内容难度的梯次性。低年级多采用知名度较高、学生常听常见的文化遗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年级逐渐转为抽象内容,如民风民俗相对较多。小学部分是让学生知道文化遗产,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如了解文物是什么、当时有什么用途;初中部分是理解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如知道青铜器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高中部分是对文化遗产的文化解读,即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读文化遗产的内涵。

编写目标定位是,小学一、二年级定位于感知层面,是对幼儿进行的启蒙作用,培养对文化遗产的亲切感;三至六年级定位于了解层面,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感受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初中七至九年级定位于基本理解层面,增进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激发爱祖国和爱家乡的热情;高中一、二年级面向一般读者,注重讲述文化遗产的精深内涵,加深读者对陕西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读者对陕西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另外,丛书每章由“导语”、“各节”和“主题活动”三部分组成。“导语”在于简明扼要勾勒本章节讲述的内容,行文亲切简练。“各节”由“走近遗产”、“扩展阅读”、“大眼看陕西”、“动手又动脑”和“知识链接”五部分组成。内容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故事、民俗传说、成语故事和自然文化遗产。

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走近遗产”是主要内容,与章节主题紧密相连;“扩展阅读”选择与主要内容相关,具有一定互补性的文化遗产;“大眼看陕西”选择遗产中极具分量和突出代表性的文物、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动手又动脑”设置学生具有参与性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文化遗产魅力;“知识链接”选择与知识主题有关但内文不便讲解的知识点作为介绍对象。“主题活动”一是以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理解文化遗产,了解传统文化;二是强调学生的动笔能力,将所学文化知识准确输出。

知识板块由生动趣味性逐渐向教育知识性转变,具有内容安排的稳定性,同时不乏学段特点的规律性。如一年级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遗产之旅”、三至六年级是“走近遗产”、七至九年级是“文化遗产”;高中一、二年级不再列出板块名称,以所讲知识为主要内容,篇幅明显增长,文章中分节。编排上从细节入手,突出学段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赏心悦目中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巩固博物馆知识,走进博物馆,更加热爱祖国,热爱陕西。为了增强互动性,在低年级教材中设计了“语出长安”、“成语故事”、“动手做一做”、“超时空链接”、“超时空便利贴”、“亲子互动”等内容。这些设计让学生能够认识身边的文化遗产,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语出长安”讲述与长安(今西安)有关的词语、成语、俗语,如“泾渭分明”、“朝秦暮楚”等。

该套丛书从遗产的角度切入,以时间为经、以文化遗产为纬、以博物馆为落脚点,向中小学生全面介绍了陕西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本书知识的同时,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陕西至高性、完整性、不可复制性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热爱,更加了解陕西热爱陕西,这是对中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