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消失得到遏制 迈入保护复苏阶段

17.11.2015  16:29

  据新华社贵阳电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1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召开的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上表示,我国2012年起抢救性地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经过3年努力,传统村落快速消失局面得到遏制,开始迈入保护、改善和复苏的阶段。

  记者从住建部了解到,2012年以来,我国组织了3次大规模摸底调查,掌握了近2万个具有一定传统文化资源的村落信息,并确立近三年的保护工作目标: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

  我国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方针是,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目前,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555个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已初步建立了指导和管理机制,并获得中央财政平均每个村补助300万元保护扶持。

  在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支持下,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正逐渐得到改善,逐渐形成我国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成为大众熟知的文化概念,社会各界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