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病根不在手机而在自己

17.11.2015  16:29

  移动互联时代,吃饭拍照,低头刷屏,成了现代都市生活中某种网络化生存状态的缩影。前些年有新闻是年终团圆时刻,万家欢聚,满桌“低头”;去年则是除夕夜全民微信抢红包等新“年景”,引来舆论对科技异化、年味渐失的忧虑;最新则是重庆小学生一篇《爸爸看手机》的心酸作文,再次引发关注。(11月16日《重庆晚报》)

  这是昨日该报头版的整版报道。一个三年级小孩,满纸稚嫩童趣表达,但唯独“爸爸看手机”这一主旨却用白描手法,淋漓尽致勾画出一个“机不离手,久呼不应,千呼万唤始进来,却仍是‘陪而不伴’,只知低头刷屏”的完全被手机绑架的“机霸机爸”形象。闺女控诉低头族的爹,阅者无不动容,老师随堂随机测验,超三分之一孩子表示自己父母日常就是如此。

  当天当地还有条和“低头族”相关新闻:《“低头族”过马路的福音渝中交巡警支队推“电子劝导员”》。在道路交通上,可用技术手段呵护马路上这些暂时如视障人士般的“低头族”;但为人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却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物质或技术方面的仪器手段来提醒保障。

  如何当父母,除了理论层面,现在也面临科技时代的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考。“低头族”父母也该低头深思一下,每日在和孩子相伴的有限时间内,是否该为自己设下一个铁律。至少在陪小孩时,是真正同学同思同玩同乐。这也才是治“低头”的妙方。让孩子读书,自己至少是个爱书之人。哪怕技术手段升级,父子同读电纸书,这也没什么不可。若只一味威逼利诱孩子读书学习,父母却一年到头一本书都读不进,甚至当孩子面全天候捧着手机电脑游戏炒股消遣娱乐,这样的阅读成长环境中,孩子能不受影响地成长为爱书好学上进自律之人,几率之小,可想而知。

  手机只是工具。提到低头,当然也不得不分清低头初衷。若爸爸职业真就是“用手机查资料”。如是从事写作、设计、学术研究等自由职业,或必须高度依赖网络的工作,其实对网络或移动终端的高度依赖,在当前网络时代,不仅无可非议且天经地义。不过,舆论所谓的低头族手机党,更多不是指这部分正当网络需求,而特指那些工作之余,特别在陪伴家人时,仍过分沉溺,不能自拔的刷屏综合征。

  网络时代不“低头”,不是从屏蔽手机绝缘网络开始,而是从思考清楚手机和一切网络手段、设备于己的意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