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深圳模式” 彰显活力与生机

03.04.2015  08:56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2014年末,历经五年酝酿,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人居委、规土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自2015年开始,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   这个被视作深圳住宅产业化新里程碑式的纲领文件开宗明义,被人们称为“为促进全市住宅建设与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住宅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实现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住宅产业化也在全国发展成为一股热潮,同时也不断遭遇行业发展瓶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目前产业化所需的市场化基础已基本具备,住宅的各类工业化技术体系也已初步建立,但应用较为单一,无法产生综合效益,住宅建设各阶段、各环节之间仍缺乏有效的社会化协作,无法形成有效运作的产业链,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缺乏标准、信息交互不充分等现状,极大阻碍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为此,2012-2014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还联合人居环境委员会、国土规划委员会、华阳国际、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等,投入200多人的研究团队、历经2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为保障性住房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运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系统的产业化解决方案。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将在近日发布。而目前,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课题成果正逐步落实到深圳市多个试点项目中去。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使深圳住宅产业化形成了独特的活力与生机,也由此诞生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除了诞生了4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近年来还大力培育市级试点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了30多个企业的市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开发、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产业链全覆盖,住宅产业化进入深度布局阶段。   截至目前,深圳市计划在建和已建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