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六旬老人10年手绘20余米"关中古堡社火长卷"

02.02.2015  14:35

    “你看这方阵里和尚把鞋都跑掉了;这是打绕杆子让人别往前,相当于现在现场维持秩序;这人把孩子放到肩膀上,就怕他娃看不见……

    西部网讯(通讯员 冯长涛)“没有任何资料和图片,我都是通过老一辈人和自己的回忆一笔一笔画成的。”家住阎良区关山镇戴家村的66岁老人戴万直,用十余年的时间在宣纸上手绘出21米的“关中古堡社火长卷”,通过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戴家历年社火的热闹场面,和特定时期的风土人情,“我就是想让这生于戴家村、长于戴家村的人能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这种传统文化。

    1月28日,听说记者采访,老人高兴地抱出画卷边给大伙儿展示,由于画卷太长,老人在桌上边小心翼翼放着画卷,只能边讲解,边收回着看完的画卷。

    半米见宽的宣纸上画面内容从城门开始,社火由骡车开道、旗杆、响炮、然后是仪仗队、舞狮队、划旱船、踩高跷……各种方针纷纷亮相,情节生动,人物逼真形象。

    在长卷中,反映社火队伍,几十个方阵让人眼花缭乱;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热闹群众,每个人从动作到神态都各不相同;还有极具时代特色的陕西房屋,古农具,各种牲畜……

这个是我小时候吃过的甜杆吧,现在都很少人种了!”“瞧当时的房子,这是半边盖啊!”20余米的画卷,通过社火这一形式尽可能多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村民戴永祥激动地称这是戴家堡子的“清明上河图”,并努力也在画卷中寻找着回忆。

    这幅画用掉了近百盒颜料,几十只画笔,老人说10年来也是百易其稿,“有时候一幅画要画十几遍呢,自己画出来也不确定,就找老人们看,如果不对就重新画。”,而且老人每次动笔一动不动连续要画4个多小时。

    “咱关山的文体中心听说马上就建好了,到时候,我把画卷放在文化馆,我做义务讲解员,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传统文化!”老人说自己有生之年,还想画些其他的东西,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