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专家:需要各方面协力解决

21.11.2014  16:04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不知从何时开始,微博、微信上频频出现各类养生知识,这也凸显了大家对健康的重视。比起费时费力的运动和饮食调节,保健品显得方便又省事。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商家就打起了保健品主意。

    近些年,有毒保健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保健品,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和选择呢?

    长期以来,利润巨大的保健品行业吸引了许多一心谋利的黑心商家,不少人因为服用了劣质保健品不仅没有起到保健作用,反而赔上了健康。违法保健品是如何轻而易举走向市场的?售卖者又是采取什么伎俩欺骗消费者的呢?暴利与欺诈背后凸显了监管上的哪些不足?

    案例一:女士为了减肥,购买了价格不菲的保健品,可没想到,这药还没吃完,副作用就来了,头晕恶心,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

    主持人:“据记者调查,这个名叫“燃脂糖”的保健品内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成分——盐酸西布曲明。党老师,从专业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盐酸西布曲明?它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党老师:“盐酸西布曲明(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属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抑制食欲和增强代谢的双重作用,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不能控制的肥胖症的治疗。副作用有:口干、尿频、心跳过速、持续性体温较高、频繁失眠、口臭、便秘、头痛或头晕、精神恍惚、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

     主持人:“经过警方多方调查,这起涉及20多个品牌、价值八百多万元的有毒保健品案最终告破。这其中既有减肥类产品、也包含降血压、血糖类产品。党老师,什么是保健品?它和药品之间有什么区别?

    党老师:“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速效的,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受益的特征。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

    主持人:“怎么辨别保健品的真伪?

    党老师:“购买保健品确保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先看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其次看包装是否规范,有无清晰的或无法识别的部分;看GMP认证标志: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中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看成分表:消费者要仔细看保健产品成分说明,大家购买时一定要看仔细;保健食品、化妆品,可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查询,一查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