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只为这方土

15.01.2015  03:04
核心提示: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建筑工人们在冬日的暖阳下正在紧张施工,好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是隆冬时节,笔者在汉中市汉台区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谐新城”安置区建设现场看到的一幅场景。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建筑工人们在冬日的暖阳下正在紧张施工,好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是隆冬时节,笔者在汉中市汉台区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谐新城”安置区建设现场看到的一幅场景。

据介绍,该安置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七里街道办事处周家湾村,总投资5.96亿元,占地面积314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计划安置3000户、1万余人。小区配有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20000平方米,主要安置全区范围内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扶贫、生态和工程五种类型的移民搬迁户。

该项目是汉台区又一个千户万人移民安置工程,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的31栋安置楼中,其中22栋主体已封顶,预计将于2016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用。

据了解,自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在全省启动以来,汉台区已经规划建设了河东店、汉王、武乡、七里和谐新城等5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3071户10302人,建成安置点入住率均达100%。统筹规划提升安置群众的幸福指数

汉台区北部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山势陡峭,受自然气候影响,突发性灾害较多。因此,该区也成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重要实施地点之一。按照汉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2011年至2020年将搬迁安置5300户18550万人,规划集中安置点9个,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如何科学统筹规划,提升安置群众的幸福指数呢?该区坚持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产业化三位一体、统筹规划,按照靠近城市、靠近集镇、靠近园区(景区)的原则,将所有安置点安排在城镇规划区内。严格执行符合防灾要求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标准,实行统规统建楼房化安置,使安置点建设户均用地控制在0.1亩以内,切实提升房屋安全性和土地利用率;在每个安置点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并加强社区医务室、警务室、健身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倾力提升小区宜居指数。截至2014年,全区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移民搬迁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大配套项目37个,有效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怎么才能让移民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业,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呢?汉台区有个好办法,就是将集中安置点建设与当地优势产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科学制定增收方案,强化技能培训,确保搬迁群众“有事干、干得好”。

该区通过摸底调查,根据群众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把搬迁群众分为不依赖、半依赖和全依赖三类,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334”移民增收办法,即:30%移民通过安置地服务岗位和产业发展就地解决就业;30%的移民依托城镇就近务工经商解决就业;40%的移民通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依托周边园区和企业解决就业。对无劳动力的家庭,以结对帮扶和民政救济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区上加大对移民的培训力度,制定了搬迁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积极开展种养殖、建筑、经商、劳务等各门类实用技术培训,确保移民搬迁户均一人就业。目前,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5次,参训人数达3200余人;帮助移民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780人。完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为确保移民搬迁任务高效完成,该区对搬迁移民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移民搬迁安置户签订定房协议后,就可到汉台区移民办领取购房补助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再按家庭户籍人口每人补助7000元。而符合条件的移民搬迁安置户不但可以申请银行按揭贷款,也可向建设单位申请延迟两年付清房款。

该区还强化监管,成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五个一”包抓、进度挂牌督促、任务单列考核、领导每季度研判的办法,对项目前期手续审批、施工建设、质量监管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全力拓宽移民搬迁融资渠道,坚持两优先四补充工作机制,多渠道化解资金压力。三年多来,区级财政累计配套补助资金3770.52万元;整合上级各类项目资金7809.9万元;引导移民累计筹资6656万元,有效保障了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