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他们是最美风景线

22.02.2018  10:22

        孙纪海巡查车厢        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加班坚守 电话拜年 列车春晚……

铁路人的别样春节 

新春佳节,阖家团圆。 

当人们背起行囊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他们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障旅客们平安回家。当除夕夜万家灯火,举杯共祝新年到来时,他们却只能抽空和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春节,他们奋战在春运一线。除夕,他们坚守在列车上。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这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在春节长假里, 三秦 都市报记者走上列车,零距离体验铁路人的别样春节。 

“过年就想妈妈包的饺子” 

邵晨阳是 陕西 铁路公安局西安铁路公安处华山站派出所潼关警务区的驻站民警。90后的他才参加工作两年,但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过年不回家的状态。 

“从我进入这一行,我就心里清楚,春节回家过年是一种奢望。”虽然没有跟着火车跑,但守着铁路线,邵晨阳依旧除夕在岗,不能陪着父母守岁。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一景,邵晨阳的大年三十却过得比较“凑合”。“除夕回不了家,我和联防队员们自己下厨准备了年夜饭。虽然比较简单,不能跟家里比,但还算热闹。”北方人过除夕讲究吃饺子,几个年轻人从超市里买了速冻饺子,“虽然也吃了饺子,但还是想妈妈包的饺子,那才是年的味道,家的气息。” 

春节期间,他的工作比平常更没个时间点。“春节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安全不能大意,初一要值班,初二要巡查。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你就得负起这个责任,节日对于别人可能是难得的假期,对于我们则是一次考验。让所有人出行平安,是我们的心愿,也是职责。” 

“给家里打个电话就算拜年了” 

比起邵晨阳,K1131次的乘警长孙纪海似乎更习惯春节在路上。 

跑了25年的车,人到中年的他戏谑自己已经记不清工作这些年在家里过过几个春节。“班组的同事们倒更像一家人,年年在列车上大家一起包饺子庆祝一下就算过年了。” 

列车上的大年三十不仅仅是吃吃饭热闹热闹,作为一名乘警长,孙纪海脑子里的安全弦时时刻刻紧绷着。“我们这趟车是从西安开往烟台的,往年春运人特别多,今年过年列车上人少多了。但是不能大意,大过年的不能有一点点疏忽。”简单吃了几口饭,老孙就跑去车厢里巡查。“晚上乘客们大多都休息了,这时候更得打起精神。在车厢里转转看看谁的包没有放好,有没有人在车厢里吸烟,这都是隐患,跑了这么多年车,这已经是养成的工作习惯。” 

走完所有车厢,老孙在过道里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除夕不在家,给家人拜个年。这些年家人也都习惯了,我也习惯了电话拜年,人虽然不在家,心却留在了他们身边。他们都理解,咱干的就是这工作。” 

“往年我都给同事们做年夜饭” 

碰巧今年除夕不跟车,张培攀终于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准备年夜饭了。 

在火车上当厨师20多年,他一大半的年都在列车上度过。“往年赶上出车,家人都会拿我打趣,说啥时间过年能尝尝我的手艺,年夜饭都给乘客和同事们服务了。” 

张培攀所在的K84次列车乘务组今年除夕不走车,他决定,让家人好好歇一歇,尝尝自己的手艺。“我今年准备了不少食材,有鸡有鱼,有甜点有腌肉,在家给家人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也感谢一下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大年初二我就又得走车了,这个年对我们家挺短暂,也挺难得。” 

自己在西安安了家,7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河南老家。提起老人,张培攀一脸的内疚。“年年过年忙,也没办法给老人做顿她爱吃的菜,每次出车回来就只有三天间隔,照顾不上老人。”说起自己的新年心愿,张培攀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如果明年除夕不出车,我一定得把老人接到西安来过个年,妈想吃啥我就做啥,让她尝尝儿子的手艺。” 

“我们两口子列车上过新年” 

干了12年的乘警,张河清楚地记得,一共有7年除夕是在列车上度过的。 

今年腊月二十九跟车回来,难得可以和爱人在家过一个除夕。“我和我爱人都在K84次车上上班,我是乘警长,她是乘务员。列车上的同事们都还挺羡慕我,说我俩是列车上的夫妻档,至少年年春节跑车时,不是一个人在外。”提起张河,西铁公安处四大队大队长范栓柱赞不绝口。“这么多年,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是我们的表率。” 

2015年9月份,张河的老父亲生病住院。范栓柱提议他请假在家陪护老人,但是张河拒绝了。“我们这工作一个人请了假,顶班的同事就好几天都不能休息。”虽然牵挂父亲的病情,他还是上了火车。 

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他和父亲的诀别。“刚走车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张河父亲去世的噩耗。等他夫妻俩赶回去都第二天下午了。”范栓柱说,给老人妥善安排好后事,两口子又搭上了下一班列车。 

“列车春晚让旅客欢喜过大年” 

今年除夕夜,由北京西开往西安的T41次列车上,气氛热烈,一片欢声笑语。西安铁警为回家路上的旅客准备了一场精彩的“列车春晚”,与旅客共同守岁,喜迎新春。 

餐车上贴着大红的福字,车厢里拉着红色的彩带,车窗上贴着狗年的年画,布 

置得十分喜庆。铁警文艺宣传队走上 

列车,和乘务人员通过表演歌曲、舞蹈、相声、同吃年夜饭等形式,让旅客感到别样的温馨和特别的年味。 

乘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精彩的表演引来旅客阵阵掌声。铁警们还挥毫泼墨,为旅客写春联和福字,送去新年的祝福。吃完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已是夜深人静,乘警长陈自力却睡不着。多年工作养成的习惯,让他时刻不忘安全检查这件事。从事乘警工作32年来,陈自力是出了名的认真。 

“今年列车上办了列车春晚,特别热闹,我们还和旅客一起互动包饺子,吃年夜饭,这个除夕过得很开心,但是也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忘记了,列车上的安全不能大意,穿着这身警服,就得对得起所有旅客的信任。”首席记者张晴悦 

陕西旅游人 

节日仍在岗 

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是一家人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走亲访友、出门旅游、放松心情、休息休闲的日子。但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吃团圆饭、拜年访友的喜悦中时,陕西旅游系统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坚守在旅游景区第一线,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服务。不为别的,就为了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把游客当家人,让这里成为您旅途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游客安全就是命令 

2月16日17时30分左右,麟游县碑亭景区工作人员接到游客紧急求助称,16时左右,和老人到景区参观游览时,因疏忽大意与老人走失,自行寻找近一小时未果,因老人方向感较差、腿脚不便,担心出现意外,需要援助。接到求助电话后,麟游县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雷永锋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救援预案,组织人力全力以赴寻找老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寻找,最终于19时发现了老人的去向并协助家人找到了老人。最让游客感动的就是雷永锋局长安慰游客的话:“我们在岗,请你放心。” 

除夕仍然坚守在岗 

春节期间,花溪弄景区成功举办台湾美食节、迎新春灯会、洛南风光摄影展等系列春节文化庙会活动,让来花溪弄游玩的客人不仅感受到浓浓的新年气息,更让视觉、味觉、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杨端是花溪弄景区物业部协防队长,花溪弄景区春节文化庙会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应变能力强,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为庙会活动的安全保卫提供保障。 

杨端同志自节前至活动开始,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就连大年三十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正月初一,景区全天接待近7万游客,杨端带领协防员坚守岗位,不停巡岗,确保景区各个位置安全无死角。本报记者马秀红 

200多名技术员 

坚守秦岭深处 

本报讯(刘正根李明记者张维)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时,在秦岭深处,我省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现场,200多名技术人员却仍然在工地上忙碌着。位于佛坪县子午河畔,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已经拔地而起。在大坝平台上,几名工人手里拿着图纸正在为下一步工程进度协商着。 

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高145米,是国内第二高碾压式混凝土双曲拱坝,也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和一期供水的水源地。大坝建设对温度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造成大坝裂缝,影响大坝质量安全,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对施工不利,冬春季节是岭南施工的黄金季节。今年32岁的王建宁是青海人,已是3岁孩子父亲的他,从2016年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开工建设至今,春节都在工地上度过。 

身为项目部技术办主任的王建宁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图纸上的设计规划转化成具体的施工方案,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拿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由于大坝的放洪底口是整个大坝关键部位,施工质量丝毫不能马虎,所以必须随时坚守在施工现场。“今年5月汛期来临前,大坝要浇筑到570高程才能满足度汛要求,我们要在两个半月完成大坝浇筑18米,任务非常重,这个春节要把底孔配套施工全部完成。”坚守在施工现场的李元来说。 

“一年只能和孩子见一次,平时都是视频聊天,春节确实非常想回家,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得有担当。”提及过年,王建宁眼含泪花。和王建宁、李元来一样,项目部有200多名技术人员坚守在岗位上,在万家团聚的春节里,他们把思乡、思亲之情深深地藏在心底,为大坝早日圆满交工默默坚守在秦岭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