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满意的教改先锋:汉中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11.09.2015  16:34
            2011年至2013年,汉中市建设公办幼儿园221所,在园幼儿增加了4万多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62.2%提高到97.84%。2013年,在全省超前启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近两年通过建设、整合、完善、提高等措施,使620所学校达标,到2018年全市1265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达标。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在校长选聘任用、教师职称评定、学校安保人员及经费保障等方面,直面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2015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率居全省第二,其中理工类一本上线率居全省第一,高考成绩主要指标实现“四连升”。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也逐年攀升,录取人数从2011年的2名增至2015年的18名,在全省的排名仅次于西安市。             近5年,该市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453个,消除了298所学校的土操场,新建、改扩建544所学校食堂。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23.7亿元,总建筑面积169.99万平方米。             在省对市目标责任考核满意度调查该市8项民生工程中,教育评价连续3年居全市涉考行业第一或第二名。市教育局在2013年、2014年市本级政风行风测评中,分居全市28个行政管理单位第一、第三名,连续4年获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一组组数据,生动地体现了该市委、市政府始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汉、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了全市教育事业协调、快速、优质发展。   以公平质量为主题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该市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127所,在校学生421028人,教师31566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562所,在校学生63633人,教师5758人。另有省属大中专学校4所,市属高校2所。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86所。全市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群众接受多样性教育的需求。             ——学前教育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公办幼儿园覆盖了全市180个镇和人口较多的行政村,每个县城达到2所以上,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2014年起,该市又启动实施二期3年行动计划,全市再新建56所公办园,至2015年底全市公办园将达到405所,占比将达到50%,列全省第一名,比“十一五”末增加公办园300多所,减少民办园430多所,公办园占比提高近40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制订幼儿园等级标准、规范行为和保教流程等40条要求、17项流程,保教质量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制度,各县区对外公布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定的学区,172所初中学校划定了对口招生小学,其中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本校初中部就读,32452名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县城以上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上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892所学校,25.48万学生,占义务段学生总数的84%,学校食堂供餐达到703所,占78.81%。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每年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全市实现了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每年坚持开展珍爱生命、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活动及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实行县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向市教育局年度报告备案制度,扎实开展“大课间”和“五大联赛”(足球、篮球、乒乓球、幼儿体操和跳绳)进校园活动。留坝中学女子足球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普高质量持续提升。 全市普通高中从“十一五”末的37所整合到34所,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17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实现了“大县两所、小县一所”目标;在校学生数从69765人增加到79632人,校均学生从1885人增加到2342人,实现了规模化办学;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从83.09%提高到98.34%,提前实现了省上到2020年达到98%的目标。创新出台普高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办法,确保了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逐年攀升。2012年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增幅全省第一,空军招飞录取人数全省第二;2013年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增幅和上线率增幅均列全省第一;2014年全市一本上线人数增幅和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2015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率全省第二,其中理工类一本上线率全省第一。             ——职业教育彰显特色。 实施“一县一品”战略,撤并了汉中市第二职业高中和洋县第二职业学校等8所职业学校,全市已建成1所国家级示范、3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服务中心,结合汉中产业优势,开设“秦巴茶艺”、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等特色专业。全市建成34个省级精品课程和18个示范专业,建成专业实训基地国家级5个、省级4个。“秦巴茶艺”专业成为陕西职教“五大品牌”之一,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各职业学校在珠江、长江三角洲等地建立了劳务就业培训网点,每年向社会输出技能人才1万多名,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余人次,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以上,“汉中技工”“汉家嫂”等品牌享誉全国。建成现代农业实习基地30个,创建农、林、烟、茶基地1000多亩,南郑、西乡、宁强3个县创建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示范县。   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市级教育统筹设计。 2014年,该市在借鉴吸收各地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出台《汉中市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若干规定(试行)》,夯实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进一步理顺和创新了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目前,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市教育局跟进出台《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方案》《市直学校公开遴选教师方案》《组建职教集团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措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创新城区教育扩容办法。 2012年结合汉中城市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攻坚工程,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学校,优化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投入16.8亿元,升级改造中心城区59所学校、幼儿园,有效缓解了“入学难”问题。为支持攻坚工程,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用于奖补,并制订出台《支持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实施办法》等政策,实行校建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服务性收费优惠收取,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学校建设。2015年,抢抓省上加快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的机遇,又启动实施了第二轮攻坚工程,规划从2015到2017年,对中心城区50所布点规划的学校、幼儿园进行建设,概算投资7亿元,推动教育资源供给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2014年市政府还决定从地处黄金地段的中心城区购买土地13.67亩,扩容提升汉师附小,满足群众对城区小学优质资源需求的强烈愿望。各县区顺应城镇化发展,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幼儿园122所,建设城镇寄宿制学校135所。             ——创新职业教育富民途径。 按照中省职教资源整合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实行职业教育归口管理,全市政府财政供养职业培训学校全部归口教育部门管理;撤销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县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集中到县职教中心组织实施,挂牌成立汉中职业教育集团,握拳聚力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移民搬迁户适龄人群免费大专学历职业教育,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农村开设畜牧兽医和护理专业,移民搬迁户子女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每名三年制学生免除学费18500元、住宿费3000元,每名五年制学生免除学费23000元、住宿费5000元,已招收100多名入学对象免费就读。2015年秋季,市政府决定将免费大专学历职业教育对象扩展到移民搬迁户、农村和城市贫困户、低保户适龄子女,提高职业教育富民能力。             ——创新学区管理改革模式。 针对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大班额”“择校热”现象突出的问题,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方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2013年,对原汉四中和汉七中进行整合,合并组建成新的汉四中,缓解了中心城区初中生入学矛盾和大班额问题。2014年,通过调研,提出“教育联盟”发展模式,即由汉师附小牵头,联合汉台区中山街小学、西关小学形成学校发展联盟,互派校长、教师任职任教,互派人数达到20人,实行课程资源、教学进度、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质量监测、评价激励“六统一”,带动新建的西关小学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增加到811人。学习借鉴西安大学区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汉中特色模式。如城固县把全县划为4个大学区,学区内学校共享优质师资,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宁强县、略阳县、勉县以“联片教研”为抓手,整体提升片区内教学和学校管理水平。             ——创新办学条件改善机制。 以“双高双普”创建为契机,2013年,在全省超前启动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到2018年全市1265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标准化,县区、城乡、校际间不同学校硬件配置基本无差异。近两年,市上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市政府向社会和群众承诺的实事强力推进,通过整合资金,针对性改造学校基础设施,配齐仪器设备,至2015年年底,全市标准化学校将达到760所,占比达60%。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中学和汉中市聋人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
以条件要素为保障全面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以加大投入体现优先发展。 近年来,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保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入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市教育经费以两位数增长,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从2010年的12.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8亿元,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以建强队伍引领创新发展。 大力实施校长素质提升、天汉名师塑造工程,落实校长进课堂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招聘补充教师3909名,每年培训校长、教师1万多人次,每月在汉中日报“名师风采”专栏宣传4名典型事迹,全市形成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汉中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梯级队伍2341人。全面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2015年向农村薄弱学校交流1136名教学骨干,占应交流人数的12.4%,已超额完成省定5%的目标,列全省第二名。同时,对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对各学校、幼儿园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根据班额、生源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调剂,统筹优化使用,逐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以信息化建设力推均衡发展。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学校宽带接入率100%,教学点数字化教育资源覆盖率100%,“班班通”覆盖率74%。2014年,全市启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已有8000余名教师参加该项目培训,129名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在全国获奖,特别是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教学点一教师报送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案例获全国一等奖。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927所学校开通账号、开通率达90%,教师上网注册达20450人、注册率达75%。以强化督导促进责任落实。率先建立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设立督学责任区158个,配备责任督学415名,实现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并重点开展“双高双普”过程督导和两轮316工程督导评估,有力推动全市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5个、省“双高双普”县6个,分别完成创建任务45%、55%。全市五年创建教育强镇省级59个、市级95个,比“十一五”总量翻了一番;创建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省级18所、市级36所,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16所、市级41所。             ——以安全环境提升行业形象。 大力实施校园安全保障工程,各县区政府按照生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校园安全;各级设立了校园安保机构,配备了6530名专兼职人员和视频监控等安防器材;已配备112名中小学专职女性副校长,重点负责女生安全工作。严格管理规范,制订落实教育系统“十个严禁、十个不准”,塑造了行业新形象。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校园安全专项经费1.0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3350万元,增幅达46.9%,全市教育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局面。(文/李超)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