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宝鸡的智慧和抉择
体育场几万人观赛不见一片纸屑、闹市2000辆公共自行车一辆没丢、行政广场180株海棠果无一乱摘……这是陕西省宝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的面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6年来,宝鸡市先后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20多项荣誉。今年8月,又获得了“中国最干净城市”“中国美食城市”等殊荣。
重塑城市形象 美丽水乡美名扬
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扩大,人口骤增,生态退化,市容杂乱,宝鸡的环境经受着严重考验。受够了脏乱差和不文明现象的宝鸡人开始反思,并酝酿一场革新和变化。
再不能守着渭河缺水了。渭河是宝鸡的母亲河,穿城而过,然而河滩上“沙飞眯眼鼠兔跑”。“为渭河疗伤,替渭河美容!”宝鸡人民用行动做出了回答:十里护河大堤,十里绿色长廊,十里渭河公园,三个“十里”让“生态渭河”风姿绰约。如今,渭河两岸芦苇如云,百鸟戏水,设计70万平方米水面的代家湾拦河坝即将完工,17条支流也“洗心革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水乡宝鸡呼之欲出。
再不能靠着秦岭缺树了。秦岭被誉为中华植物园、药材库。曾几何时,宝鸡市百里北坡黄土裸露。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说:“种树是最大的德政工程,栽树是栽摇钱树,造林就是造百年福。”宝鸡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造林的接力却从未中断。近三年,宝鸡全市新增绿地644万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近700万株,88个义务植树基地绿化荒山1.6万亩。
再不能人在画境缺景了。宝鸡是中华文明发祥地,近年来从机制上破解了一个景区八家管的弊端,重点打造炎帝故里、东方佛都、秦岭中央公园和山水城市四大品牌,深度拓展法门寺太白山综合旅游区、秦岭都市旅游区、历史古迹旅游区、关山草原风光和岭南山水旅游区五大板块。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第三产业总值已占到全市GDP的30%以上。
现在,宝鸡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连续6年被评为陕西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验也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
提升全民素质 移风易俗贵疏导
楼高了,却不见高空抛物;路宽了,却不见乱闯红灯;花艳了,却不见乱摘乱采。宝鸡人在改造自己的城市,也在改掉自己的陋习。
过去商铺的招牌杂乱无序,影响市容,市里按照一街一景一店一牌的设计,由政府出资统一制作,使15条主干道数千个门店“改头换面”。过去市区道路没有隔离带,人车争路,事故多发。闻讯市区要统一安装隔离栏,多家私营企业主动出资数千万元,使总长近百公里的35条道路实现了人车分流。
过去路灯、绿化、环卫等公用设施有人设无人管,宝鸡市启动了数字化城管工程,为垃圾箱、电线杆、污井盖等标注了电子身份证,同时为2400多名环卫工人配备了“城管通”,给1000多辆渣土车安装了定位系统。
近年来,宝鸡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城市精神、市民公约、公德手册等浇筑中国梦;以文化大讲堂、周礼大讨论、讲中国故事等提升正能量;以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传播新风尚;以评选十大道德模范、百名孝子、百名好媳妇等感染身边人;以宣扬创业标兵、技术能手、诚信典型等传递好品德;以推荐有志少年、草根明星、节约标兵等宣示爱与善。这些都为宝鸡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文明,贵在一投足一举手;公德,贵在一条心一起抓。”宝鸡市市长钱引安说。
凝聚道德力量 凡人善举最动人
挖掘凡人善举、颂扬身边典型,是宝鸡市发动群众自我教育的又一亮点。
面对金钱,宝鸡人选择了大德。2003年1月,眉县王拉乾、王明锁、王宁贤、王勤宁、张勤辉5位农民挖出了27件青铜器,他们第一想法是上交国家,由此创下了中国考古史上多个第一,5位农民因此获2003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称号。
面对苦难,宝鸡人选择了大爱。岐山县农村妇女董彩霞自愿与高度残疾的金柯平组成家庭,又18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4位高度残疾的亲人,她的事迹被报道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市民纷纷捐款捐物相助。时任市长的上官吉庆先后7次去看望,并一起帮这个家庭新建了住宅、送其女儿做双膝矫正手术。
面对债务,宝鸡人选择了诚信。眉县农民严平安老年丧子,他毅然接过儿子的重债,依靠养牛攒钱,硬是在13年里还清了儿子生前的17万元款。
面对困难,宝鸡人选择了帮助。今年2月21日,70多岁的毛大妈晕倒在市区金渭路金陵新村东口,市民闫军岐、陈强等过路人不但果断扶起,还把老人送到医院救治。4月7日,市区4路公交车上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昏厥,女司机班迎春让乘客拨打“120”急救电话,车不靠站直奔医院,关键时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光明日报记者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吕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