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2018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陕西纪行

10.10.2018  11:52

2018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

 

    9月22日至24日,2018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陕西省参观学习。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有辉煌的革命传统。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当年古丝绸之路起点的三秦大地,再次站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陕期间,参观团先后在西安、延安等地参观学习。在3天时间的参观学习中,各民族代表亲眼见证和切身感受到,地处内陆的陕西省,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处处洋溢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气象。参观团成员一致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扬延安精神,弘扬丝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带一路”让生活更美好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临港产业、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正在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化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

    参观团沿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宽敞的街道前行,两侧大楼林立,绿意葱葱,各功能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这里地处西安交通动脉地段,机场、高铁等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来到港务区内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只见一辆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在站口排队等候,站内排列整齐、数量众多的小型汽车正在准备发货,高高的塔吊以及一排排集装箱也很是惹眼。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被当地人称为“长安号”的国际货运班列,目前已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部分城市。除了铁路运输,这里还与14个沿海沿边港口口岸合作,开展海铁联运。据介绍,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货运量呈快速发展态势,今年前8个月,“长安号”已经开启789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西安市城市规划馆,参观团一行领略了西安市的历史沿革、城垣变迁、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城市文化、建筑特色以及民风民俗等,深刻体会到历史古城的发展变迁,如今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踏步迈进。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参观学习

 

    “西安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第一次来到西安,即刻感受到古都浓厚的文化氛围。参观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城市规划馆后,更感到祖国的强大,发展的迅猛。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很自信。”来自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布依族代表王钦感慨地说,古城西安从历史走来,历经发展变迁,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发展思路和脉络非常清楚。在她的家乡,当地很多领导干部都是从东中部交流过去的,带去了很多先进理念。国家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民族地区的开放步伐。黔西南州不仅城乡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而且还成为国际山地旅游的永久会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

    对于来自湖南湘西凤凰的苗族代表麻金梅来说,此次参观团之行,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好的规划,感觉像到了国外一样。特别是在国际港务区,看到当地种植加工的油脂可以卖到世界各地,感觉这边老百姓很幸福,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了。”性格爽朗的麻金梅大姐想不到,西安古都也有这么现代的一面,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感慨颇多的她,此时眼角湿润了。“凤凰也是一个古城,但是地方太小了。有时候客人问凤凰有多大,我就说,你左脚踩古城,右脚就可以踩新城了。”麻金梅说,她家所在的山江苗寨被列为武陵山苗族文化保护基地,每天当地村民都会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向世界展示新时代苗乡风采。

    地处北部湾、与越南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是一个边境口岸县,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包括南宁至东兴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也都在建设当中。“想不到陕西的开放程度这么高,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模这么大,功能这么齐全。”来自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的京族代表黄利婷兴奋地说。作为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至今保留着鱼箔捕鱼、踩高跷捕鱼等传统。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当地的边境贸易以及旅游业也是红红火火。在山心村,当地群众还普遍用小鱼腌制发酵加工成鱼露进行售卖,黄利婷希望能够注册商标并加大生产规模,让京族这一传统特色手艺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路参观学习,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的东乡族代表马文仁切身感受到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甘肃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及“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在马文仁的家乡东乡县,昔日的大山深沟,如今已旧貌换新颜,不仅通了路、通了水,安居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养殖等产业也在大步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幸福。”马文仁兴奋地说。

 

    传承民族文化  共筑和谐家园

    从四川到陕西,当地古老厚重的文化同样给参观团各族代表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川期间,各族代表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在陕期间,参观团一行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慈恩寺等,大家深深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所赞叹。

    27岁的独龙族代表李强龙,老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从云南大学毕业后,现在贡山县司法局工作。“通过参观学习,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特别是看到秦代兵马俑,很震撼,仿佛历史就在眼前。”李强龙说,同这么多民族代表一起参观学习的机会很难得,独龙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他也时常去介绍和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如今,独龙江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大,随着怒江、独龙江公路的修缮完工,相信会有更多人走进独龙江,感受独龙族同胞的时代风采。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来自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代表古丽孜娜提•吐坎,也是第一次和这么多民族兄弟姊妹在一起,亲身感受到我国56个民族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从大美新疆来到西部省份四川和陕西,让她近距离了解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学习之余,身为县第三幼儿园园长的古丽孜娜提•吐坎,还抽出更多时间了解中华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她不仅要讲给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还会讲给身边的所有人。

    寸发标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理鹤庆县白族传统银饰锻造技艺的传承人,他曾用4年两个月零12天的时间,制作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现在摆放在民族文化宫。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一个杰出代表,寸发标在带学徒传授技艺的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客座教授。“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一定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寸发标大师在给徒弟和学生上课时,经常以身示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

 

    不忘初心  矢志奋斗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延安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政党风范。

    在延安期间,参观团一行冒着细雨来到宝塔山下,聆听和感受延安精神,共同为国家民委代表各民族种植的松柏树培土浇水,并合影留念。随后,各族代表又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并领略了延安城市发展特别是新城区建设的新风貌。大家纷纷表示,延安精神永不过时,永放光芒,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课。当前,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带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们在延安市宝塔山为为国家民委代表各民族种植的松柏树培土浇水 民族画报社 其力木格 摄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更加感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来自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乡的赫哲族代表付霞感慨道,看到延安老城和新区建设得非常好,同样很是震撼。作为一个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解放初期只剩300多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赫哲族发展非常重视,现在已有5000多人。身为扶贫包村干部的付霞表示,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当地乡面貌焕然一新,赫哲群众经营网箱养鱼,开办农家乐,生活越过越红火。

    “现在国家发展这么好,我要更加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宁夏海原县的回族代表冯应武激动地说,他的家乡是西海固偏远山区,山大沟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如今水、电、路、讯都通了,脱贫攻坚深入发展。如今,冯应武任支书的红羊乡术川村通过坡改梯种植马铃薯、黑豆、油菜、荞麦、燕麦等特色农业,曾经光秃秃的山坡变成了美丽的七彩梯田,观光旅游也随之开展起来。为表达对党的恩情,村民们还用农作物的不同颜色,拼出“中国梦”的美丽图景。

参观团成员们在绵绵细雨中登上延安市宝塔山唱起红歌    民族画报社 其力木格 摄

 

    看到革命圣地延安发展建设得这么好,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族代表安学龙也很感动。在他的家乡,曾经的游牧群众如今也过上了定居的现代生活,骑着摩托或开着小车放牧。党中央提出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后,当地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正在着力共建美丽家园。

    上世纪50年代,孙文琳的父母来到陕西支援大西北建设。作为参观团的一名哈尼族代表,孙文琳出生在四川,在北京读大学,成长工作在陕西。从事经济研究的她,对西部的快速发展感受颇深。第一次来到延安,她对当地人的纯朴热情也留下深刻的印象,延安精神从老百姓的身上得到很好体现。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红色精神也代代相传。

    来自江西南昌的维吾尔族代表阿卜杜拉•吾拉西木,看到延安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建设一新,便有了在此开一家烧烤店的念头。自1997年起,先后在南京、南昌经营水果、干果小买卖的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在党和政府及各族朋友的帮助下,如今已在南昌开起了28家烧烤连锁店。吃水不忘挖井人。发家致富的阿卜杜拉•吾拉西木不仅经常帮助南昌当地的生活困难群众,而且今年又安排新疆和田的49名维吾尔族同胞到他的烧烤连锁店打工,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

    一路走来,参观团各族代表从互不相识到相识相知,从相识相知到成为朋友,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伟大祖国繁荣发展喝彩。在延安参观学习当天,正值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各族代表共同唱响《共同的家园》,表达着对祖国大家庭的挚爱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