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学生资助服务体系

05.12.2014  17: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秉承“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的工作理念,形成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资助育人为载体,以管理服务为保障的“资助服务体系”,有力推动资助工作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以经济资助体系为支撑,拓展资助帮扶维度               一是 三类贷款方式协力,确保学生学宿无虑。该校1999年至今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52亿元,帮助近2万名学生完成学业,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在2.5%以下,校园地和生源地贷款均衡发展,获贷数量逐年增加;坚持20余年开展无息贷款工作,覆盖面达23%,近5年发放1877.09万元,受益17442人次。 二是 多形式助学项目并举,确保学生衣食无忧。倡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设立助学金,已有香港海鸥助学金、德州仪器新生助学金等社会助学金多项;坚持20余年进行深受学生好评的春冬两季困难补助,近5年为294名新疆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发放补助近57万元。 三是 多渠道奖学金共促,确保学生学研有依。以全面素质模块化测评成绩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年度奖学金考评(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并形成“以理论课程成绩为基础,鼓励全面发展,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促进个性发展”的评定思路;设立包括基础道德文明、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献身国防奖学金等单项奖学金;制定《社会捐赠奖学金评定办法》,2014年共设置“罗德与施瓦茨奖学金”等社会捐赠奖学金20余项,奖励总人数338人。 四是 以学费代偿代补为切入点,做好就业引导帮扶。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西部和基层重点单位就业比例均超过60%,本科生到十大军工集团就业比例稳定在3%以上,研究生为12%以上;探索构建“学校、学院和学生”三级双困生就业帮扶体系,近3年双困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 五是 以奖助政策体系改革为动力,充分调动研究生学研积极性。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项目资助制;完善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助学贷款和特困补助等保障、激励相结合的奖助政策体系;统筹资源,建立规范高效的经费支持体系,学校出资向博士倾斜,导师助研向硕士倾斜,研究生收入水平向高年级倾斜;奖责并举,强化导师责任制和项目资助制,出台“出资助研系列配套政策”,向超额招生博导收纳招生调节费,对助研津贴予以二级配套;调控放权,将硕士学业奖学金划拨至学院,并鼓励学院自筹以提高额度,各学院均出台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
以资助育人体系为依托,实现经济和精神双脱困               该校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关注贫困生成长心理需求和成才诉求出发,搭建三个资助育人平台。 一是 搭建人文关爱平台。建立突发应急资助响应机制,为突发致贫和家庭受灾学生迅速实施紧急援助;组织人文关怀活动,通过新生暖心礼包、爱心图书卡、冬寒补助等营造浓郁关爱氛围;开展感恩教育,编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手册》,通过征文比赛、巡回演讲、圆桌会议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感恩心转化为努力奋进的强大动力。 二是 搭建励志教育平台。打造“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励志成长优秀学生报告团等多个品牌活动,通过组织多形式的励志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励志榜样网上交流平台,树立家庭困难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 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开展“能力提升训练营”计划,开办计算机应用、英语口语等“学习能力提升”活动,举办社交礼仪等“交流能力提升”活动,支持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发展;做好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学生骨干培养,通过能力提升项目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
以资助服务体系为牵引,提升资助工作水平               该校着力提升资助项目管理、打造服务型工作队伍、积极回应学生公开、公平、公正诉求,以规范管理促进服务提升,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效率优化。 一是 紧贴政策精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围绕国家最新资助政策和文件精神,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制度建设,形成七大类十二项资助项目的管理制度,建立契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该校特点、富有可操作性的资助政策体系。 二是 引入自媒体传播渠道,丰富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立资助工作专题网站和十二个资助项目管理数据库,形成一套规范的资助工作档案,确保管理方便、快捷、高效。通过“一网两平台”,即资助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工作平台,将有关政策、精神第一时间传递,确保每一名贫困生都能获取专业指导、熟悉资助政策、参加资助项目。 三是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政策学习,注重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合作金融机构的深入沟通,确保工作思路、方法和举措符合政策、跟上形势、契合需求。 四是 注重工作总结,加强工作成果宣传。深度凝练资助工作的优势和经验,加强多渠道宣传。             据悉,该校构建涵盖贷、助、奖、勤、偿的“经济资助平台”,2013年资助经费达到5282.84万元,占年度事业收入的11.37%,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从2006年的1449.1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6398.71万元。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