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绘就市民幸福生活底色

25.10.2022  10:14

  古城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日渐高涨首席记者王健摄

  每当旭日初升,分布于各处的公园广场上,挥汗如雨的健身人群“唤醒”了西安新的一天;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运动场地内,足球、篮球、飞盘等项目爱好者奔走追逐,让这座城市“越夜越精彩”……

  十年间,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全运盛会如期而至,西安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日渐高涨。这座千年古都有着看不完的景,而今,全民健身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绘就了市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底色。

  健身场地设施“遍地开花

  喜欢乒乓球运动的“理工男”何山,2014年从西工大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创业,在省体育场开了一家以乒乓球器材为主的体育用品商店。由于缺经验、少资金,何山当时选择了与别人合租,后来随着生意越来越好,2018年他在附近找了门面单独开了一家店。在何山看来,生意不错的主要原因是大环境变得更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明显增多。

  何山创业的那一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没有场地,再好的“健身梦”也无法实现。面对场地设施问题,近年来我市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积极改善市民群众健身环境,满足市民群众健身需求。

  家住东窑坊小区的张玉安老人,2020年退休后经常到长乐公园晨练,公园里的全民健身园区,已经成为他与周边不少市民群众的健身“主场”。该健身园区于2019年11月建成开放,是我市主城区首个智慧型健身园区,极大缓解了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近10万群众的健身需求。

  与长乐公园一路之隔的伞塔路综合健身中心2021年5月启动试运行,该健身中心是近年来我市面向全民健身投入的功能最全、设施较高的综合性全民健身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过去我们这附近没啥健身场地,这几年一下子就多了两个大型健身场所,我们大家都很高兴。”张玉安老人告诉记者,“伞塔路健身中心预约起来很方便,我现在经常下午去那里打乒乓球,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身体也变得更好。

  体育场地设施的增多,很好地解决了市民群众“去哪健身”以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目前,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基本覆盖全市,全民健身工程在全市行政村、社区也已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共计1万余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超过五成。

  “全运红利”在古城持续释放

  伞塔路综合健身中心的建成投用,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底,陕西正式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承办权。西安作为主赛区,承担着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跳水、游泳等多个比赛项目。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需要在市民群众心中播撒下体育的种子,需要给市民群众提供充分展示运动风采、释放运动热情、展现运动技能的舞台。

  在这种背景下,西安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于2020年应运而生,这是我市首次举办全市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首届大会仍有超过6000人参加,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83岁,辐射带动人群超过100万,网络视频和图片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同样没有设置参与门槛的“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自2017年创办以来累计参与市民已超过百万人次。

  今年6月,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拉开序幕,这项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加快了我市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步伐,还搭建起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助力建设宜居幸福城市。自运动会启动以来,比赛在区县、街道、社区都成为热议话题,赛事的“社区”属性,让不少体育爱好者首登正式赛场,“我参与,我健康”的主题深入人心,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陕西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为我市这一创新作法点赞叫好。

  何山的店铺,经常会给市内一些乒乓球比赛提供器材,他形容赛事的增多“肉眼可见”,“不仅是省市级别比赛,平时也会接到各区县、各行业举办的比赛,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赛事,和过去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何山说道。感同身受的还有十四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金牌获得者夏云峰,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拿到全运冠军,正是因为西安浓郁的乒乓氛围,“近些年西安市大大小小的比赛非常多,我正是通过这些赛事的历练逐渐成长提高的。

  据统计,仅2021年市、县两级共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超过600项(次)。随着赛事活动以及场地设施的日益增多,我市也于去年6月上线了“西安体育大管家”智慧平台,该平台集合赛事服务、场馆预约、国民体质监测、体育资讯、科学指导等功能,能够切实解决市民群众“去哪健身、和谁健身、如何健身”等问题。

  去年的十四运会上,西安作为主赛区赢得了一片赞誉,交出了“精彩圆满”的答卷。每一届全运盛会,都会留下珍贵的“全运遗产”,这其中,全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备受关注。今年6月,《西安市十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指导意见》审议通过,根据《意见》,我市在十四运会场馆的赛后运营管理方面,将通过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实现场馆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目前,包括西安奥体中心在内的所有市级全运场馆已全部对外开放。家住辛家庙的吴明,今年夏天几乎每周都会带孩子去奥体中心游泳馆游泳,“这么好的场馆留给老百姓健身锻炼,价格也很实惠,大家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全运红利。

  赛事名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历来,举办重大赛事是一座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和标志之一。品牌赛事不仅能够引领全民健身发展,也能提升城市影响力。近年来,尤其是筹办十四运会后,西安市也按下了建设赛事名城的“快进键”,2021年初也正式印发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跑友吉翔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事,是2013年的城墙马拉松,尽管在城墙上跑步很有特色,但他直言当时的参赛体验并不算好。3年后,他再一次报名了城墙马拉松,之所以再度参赛,是因为赛事全新升级。从那一年起,“城马”革新品牌规划,根据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将每朝每代的人文、习俗等历史精粹融入赛事当中,为跑者呈现一场独特的马拉松“穿越之旅”。“旧貌换新颜”之后,城墙马拉松也变得“一票难求”。

  2016年“城马”升级那一年,国内路跑赛事呈现井喷态势,在当时,西安何时举办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赛事,是本地以及不少外地跑友关心和热议的话题。2017年,首届西安国际马拉松横空出世,“诚意满满”的西马,将整座城市都献给了参赛跑友,受到外界的广泛好评。这项赛事三年实现了“三级跳”,2019年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后来还获评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

  除了打造本土品牌赛事,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23世界杯、“一带一路”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大师巅峰赛、亚洲摔跤锦标赛、中国跳水明星邀请赛、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中国跆拳道公开赛、东京奥运会赛艇皮划艇国家队选拔赛、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全国三人篮球俱乐部精英赛等诸多“高大上”的赛事近年来也纷纷落户西安。

  十四运会后,赛事名城建设也是“提档加速”,今年7月,西安市政府与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举办精品赛事、打造国家级水准的训练基地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不久后,我市又与中国轮滑协会、中国登山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9月,《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通知》公布,包括北京、杭州、西安在内的六座城市入围。在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十四运会是西安建设体育赛事名城的里程碑,“西安的体育场馆有了质的飞跃,西安的办赛队伍得到了锻炼,这都是西安建设赛事名城的宝贵财富。十四运会的圆满成功,是西安建设赛事名城的阶段性成果,也为西安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下,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水平最高、配套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也是综合水平国内一流的体育场馆,年底前落成后,将会大大改善我市体育训练条件,同时还可以承接国家队以及外省市队伍训练,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这里不仅将成为我市体育训练竞赛的主阵地,也是对外展示国家中心城市形象、促进竞赛训练和文化交流、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将会为西安体育再添一张亮丽名片。(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闫斌)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