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毁灭50万亿美元后西方清醒:中国赢了

10.12.2017  11:35

  (原标题: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跌宕十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进入了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孤立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提升;实体经济再受重视,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快……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这场危机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灯塔”,成了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橱窗”。十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面临着内部断层和社会撕裂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具有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缺陷。

  “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所言,在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中,西方在衰退,东方在增长;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金融资本主义走到了跨不过的沟坎面前,其制度性的弊端,必然会让人们发现,实现现代化的制度,绝非只有西方这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统治”的动摇,加速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革命性转进。

  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

  “中国赢了(China won)

  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用这样一句话的简体中文和英文,做了亚洲版的封面。这篇封面文章的作者伊恩·布雷默说,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其中的暗喻就是,尽管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已在走下坡路,而中国正在稳步赶超美国。

  布雷默是全球知名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创始人。他毫不讳言地指出,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很可能还会持续多年,但美国实力的支柱——美国的军事同盟、贸易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的意愿——正在逐渐消失。

  在他看来,这一结局最直观的起点,是十年前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引爆并毁灭了50万亿美元市值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浩劫,对全球格局产生了远超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他在文中感叹:“就在5年前,西方一致认为,中国总有一天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来维护政体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比二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更加完备,更可持续。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雅克也作出了类似判断:人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时代,其两大鲜明特质,一是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力量,二是中国在其中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他说,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力量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和关键时刻,加速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这个进程非常迅猛,发展速度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回望阴霾未除的危机十年,肇始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前所未有地改造了世界发展格局: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进入了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孤立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提升;实体经济再受重视,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快……更具深远影响的是,通过这场危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

  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仍然笼罩。但是,人们已然注意到不同制度在这场风暴中的不同表现。历经十年的调整与变革,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并率先拉开全方位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全球经济“危中求机、化危为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朝着更加健康、更富活力、更加公正的新时代前进。

  “国际金融危机是旧国际格局和西方发展模式各种病症的集中体现。”采访中,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十九大报告事实上已经就如何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中国方案,这就是,“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他说道,“这场史所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既教育了中国人民,也摇醒了世界人民。”十九大报告强调,“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世界经济“新平庸”十年

  今年8月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说,其追踪的所有45个国家今年有望实现经济同步增长,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的首次,即便过去50年也很罕见。对此,有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终于渐次摆脱危机阴影,进入复苏换挡的关键阶段,并有望借助政策搭配的重心转移,实现从“脆弱慢增长”向“稳健快发展”的状态转换。

  “即便如此,也意味着,世界经济历经十年磨难才终于迎来复苏的拐点。”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谈到,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导致损失之重、复苏过程之难,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2013年7月,美国达拉斯联储的两位研究人员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尝试对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的成本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算,这一数值也高达14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毫无疑问,这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中央党校教授赵曜看来,这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规模大。此次危机不是一国性的,也不是区域性的,而是世界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始于美国的这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多国先后遭殃。

  其二,范围广。此次危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而且还引发了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信任危机,是一种全面性的危机。

  其三,时间长。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危机延续的时间一般也就是两三年。相比较而言,此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在许多经济学家的记忆中是没有的”。

  其四,打击重。每一次危机都是对世界经济的一次打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此次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对世界经济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设立的衡量标准,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中,英国倒退了8年,美国倒退了10年,希腊倒退了12年多,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倒退了7年或更多。”赵曜表示。

  过往十年,各国一连串大剂量注入流动性的量宽政策刺激,让世界经济短期内避免了陷入更大的经济灾难,但复苏长期疲软无力的艰难景况远超“大萧条”时代,以致被IMF总裁拉加德称为“新平庸时代”,成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常态。

  从经济增速看,2009年至2016年,全球GDP年平均增速3.5%,低于危机前五年1.6个百分点。而且增速基本上未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6年仅为3.2%,是六年来的新低。

  从全球贸易看,危机之前的20年,全球贸易年平均增速约为6%。2012年以来,这一增速连年低于3%,贸易增长持续疲软,去年更创下了1.3%的危机以来最低增速。由于增速低于全球GDP增速,贸易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拖累。

  从通胀状况看,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实行了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进入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然而,通胀水平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流动性陷阱使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通货紧缩的压力之下。

  “这说明,危机前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先后进入换挡期,全球经济缺乏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又面临着结构性改革滞后、有效需求不足、生产效率下降等多重因素的挑战。”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闫敏看来,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

  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15日在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编辑:王嘉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