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引领计划”的意见

30.04.2015  12:22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为加强高校教学名师培育,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现就实施“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引领计划”(简称“名师引领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名师引领计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制度为基础,以健全“培养—选拔—应用”机制为核心,以名师工作室、名师基金、名师风采讲堂为抓手,打造教学名师梯队,引领我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为建成高等教育强省提供强大支撑。             二、确立“名师引领计划”的总体目标             从2015到“十三五”末,全面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制度;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培育培养校级教学名师3000名、省级教学名师300名,形成高水平教学名师梯队;建设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90个、校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00个,90%以上的高校设立教学名师基金;每年开展省级、校级教学名师风采讲堂. 覆盖所有高校、院系,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发布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年度工作报告,教学名师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建立名师“培养—选拔—应用”工作新机制             (一)加强教学名师培养。 省教育厅组织省级教学名师评选,高校负责开展校级教学名师培养,建设教学名师队伍,同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建设教学名师培育队伍,构建省校两级、名师与培育名师两类的“两级两类”教学名师梯队。高校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学思想与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与授课艺术研究,支持骨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深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教材与课程建设、学术交流、校企合作等。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培养,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高校协同开展教学名师培育“2+1”活动,每位教学名师至少“手把手”培育本校2名青年教师、省内其他高校1名青年教师,所涉高校之间签订协议、提供条件,确定培育方式与周期。             (二)开展教学名师选拔。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基础课、专业课并重的原则,公开公正选拔教学名师。突出教学实绩,教学名师必须是长期承担教学任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优秀教师,近三年来本科生一线课堂教学不少于64学时/年(临床医学类实际授课学时计算可包括临床带教学时数),或高职教学不少于240学时/年。对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教学改革成效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可适当放宽教学年限要求。对师德师风存在问题或本专科生授课课时不符合要求的,一票否决。省教育厅每两年评选一届省级教学名师,每届100名左右;高校每两年评选校级教学名师、培育名师,每年500名左右。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部署,负责遴选推荐国家级教学名师。             (三)发挥教学名师作用。 教学名师要担负起全省高校教学工作带头人的作用。在校内,做好传、帮、带,承担教学改革、示范课、资源共享课、慕课(Mooc)、微课、教学观摩等任务,凝练形成优质课程群、优秀教材群、优秀教学成果等优质资源体系;以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汇聚不同职级、不同年龄结构的优秀教师,建设教学名师团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持续提升。校际间,支持高校共建共享名师观摩课、示范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等资源,跨校聘任名师授课或专题讲座;支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名师,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支持高校联合组织教学名师教育改革论坛、教学方法研讨、名师培养对象授课竞赛等活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教学名师风采讲堂”活动,依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名师讲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启迪教学改革思路、研讨教学方法与内容创新,每年一届,100%覆盖全省高校。             (四)建设“名师工作室”。 支持高校建设“名师工作室”,为教学名师开展工作提供良好条件。省教育厅组织建设“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工作室”,每年评选一次,每次50个左右,连续评选3年。评选程序为:教学名师申请——高校立项推荐——省教育厅审核遴选。工作室以名师姓名命名,统一名称为: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基本构架是:资深教学名师领衔,本校以及其他高校的教学名师、培育名师加盟,推行“名师+团队”模式;鼓励吸引相近学科专业教授加入,鼓励吸引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知名学者加入。工作室主要任务是:在教学名师引领下,组织高校同一或相近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以教学育人为主题,依托重大教学活动和重大课题项目,开展理论研讨、改革实验、学术交流,着力解决制约学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联合攻关瞄准学科专业前沿提升教学能力,形成高水平教学成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各类大赛上出成绩、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工作室发展目标是:形成以名师为中心的教学高端集智平台、青年教师成长基地,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级领军人物、创新团队,为全省、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四、加强“名师引领计划”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师的杰出代表、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教学名师引领计划”是加强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是计划的实施主体,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聚集资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机制,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收到实效。             (二)夯实基础工作。 高校要在职称评聘、工作量核算、薪酬分配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每2—3年增加一次授课薪酬,建立长效增长机制;落实教授给本专科生上课制度,为教学名师培养奠定基础,省教育厅开展专项督查;组织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专业综合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三)强化条件支持。 高校要按照“有关待遇等同于同级同类科技奖”的规定,对教学名师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宣传学习,弘扬教学主旋律;保障教学名师的工作条件、工作经费和工作时间,支持教学名师、培育名师走出学校交流学习。鼓励高校设立“教学名师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名师开展工作、培养教学名师。省教育厅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项目上向教学名师倾斜。             (四)落实工作考核。 高校要建立教学名师工作考核制度,督促履行职责。每年11月,每位教学名师要向学校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各高校要向省教育厅提交 “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年度工作总结,省教育厅编制“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年度工作报告”,向各高校公开。高校教学名师工作情况,与省级教学名师选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遴选以及教学成果奖培育等挂钩。             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名师引领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4月27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