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三秦儿女向共和国报告·商洛篇

20.09.2019  09:54

  记者屈荔鹏郭诗梦

  地处秦岭腹地、以商山洛水得名的商洛,是陕西最年轻的地级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商洛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团结砥砺奋进,在巍巍大秦岭里唱响一曲绿色发展之歌。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从无到有,城市从小到大,百姓收入从少到多……商洛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稳步推进生态建设。2018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植被、大气和水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商洛的亮丽风景线。

  商洛,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重,走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坚持探索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商洛在省内率先提出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是全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商洛,一个生态美、活力足、产业强的美丽山城正在快速崛起。

   逐梦前行风正劲追赶超越开新局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商洛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团结砥砺奋进,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奔向小康,商山洛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接力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个战役”,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一个生态美、活力足、产业强的美丽山城快速崛起。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24.77亿元,是1949年的2061.9倍,比2012年增加385.77亿元,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1.8%。

  聚焦追赶超越,探索创出“三化”路径。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在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持续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创出了一条“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追赶超越路径,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商洛落地生根,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商洛答卷”。

  产业绿色化,就是坚持把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托资源、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绿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城镇景区化,就是坚持把城镇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一体,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经济、人口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田园景观化,就是坚持以秀美山川为基,以田园村落为形,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全域打造,把“八山一水一分田”变成秦岭腹地生动鲜活的田园景观,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探索,实践有力证明,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是商洛蹄疾步稳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现实路径,也是商洛增势赋能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丰富拓展了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内涵。

  做强绿色产业,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两新两大+数字化”绿色产业体系,为加快追赶超越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两新”产业茁壮成长。按照“生态+资源+新技术”模式,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两新”产业。在新能源产业上,以水能、风能、光能开发利用为重点,推动清洁能源、储能装置、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商洛电厂并网发电,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典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雏形初显。在新材料产业上,主动对接产业链高端,策划建设纳米锌产业园、环亚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建成五洲钒系列产品、万吨氧化钼等项目,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发展尾矿综合利用企业81家,年消化尾矿约500万吨,使尾矿资源变废为宝。

  “两大”产业风生水起。按照“生态+区位(资源)+文化”模式,做强大旅游、大健康“两大”产业。在大旅游产业上,突出抓好景区拓展、跨界融合、节赛营销,建成3A级以上景区41家,金丝峡成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新建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成功打造“一节一赛”品牌,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3%、27.5%,跻身全国旅游百强城市。在大健康产业上,用好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金字招牌,围绕特色“商药”深度研发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中药材全产业链基本形成。2012年以来,全市绿色食品、植物药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44.1%和32.6%。

  “数字经济”破茧而出。按照“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企业”模式,坚持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实体经济+互联网”,建设数字化交易、管理、研发平台,建立数字化产业生态圈;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京东云仓、木耳核桃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

  决胜脱贫攻坚,小康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尽锐出战、持续攻坚,累计脱贫45.07万人,退出贫困村442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5.68%降至2018年底的8.48%,镇安县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剩余6区县将在今年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个历史性难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脱贫攻坚体系不断完善。夯实“四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市县镇村工作职责,厘清部门责任边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市上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区县成立工作团,镇办成立工作组,村社区成立工作队,动员3.2万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推动了脱贫攻坚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

  扶贫产业蔚然兴起。着力打造菌果药畜“4+X”产业体系,全市共发展食用菌3.5亿袋、核桃336万亩、板栗268.9万亩、中药材208.54万亩,养殖生猪288.3万头、禽类3993.4万只,培育了森弗、君威、华茂等147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15.2万户53.2万人稳定增收。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探索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基础短板加速补齐。对标贫困退出标准,以水电路为重点,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4971个。按照“四靠近”原则,建设集中安置点256个,搬迁贫困户5.05万户19.71万人;同步配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196个,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区分“四类对象”,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7万户,实现了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突出协同融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围绕“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定位,坚持城、镇、村、景一体发展,走秦岭山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新路子,昔日“县城一条街、满村土坯房”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家园。

  中心城市华丽蝶变。以商州城区为主体,以洛南、丹凤两县县城为两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商州—丹凤、商州—洛南城市快速干线和环城北路、商鞅大道等重点市政工程建成通车,蟒岭绿道、江山景区、玫瑰小镇、音乐小镇、棣花古镇陆续开园迎客;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1.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4.4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特色城镇异军突起。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模式,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建成秦岭特色小镇14个,竹林关、漫川关、云盖寺等4个镇分别跻身国家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营盘镇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网格化”“串珠式”小城镇群基本形成。

  乡村田园扮靓大地。依托现有山水脉络,以田园综合体为带动,精心打造了云镇、后湾等52个风格迥异的美丽乡村,以及洛南巡检、丹凤棣花、商南茶园、柞水西川等一批风光优美的田园综合体,营造了“山水相融、田林交错”的秀美景观,朱家湾、前店子、太子坪、江山等4个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香园村、枫树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商洛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守护绿水青山,生态魅力愈发凸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商洛探索。

  生态建养造福百姓。坚持治污碧水、降尘护蓝、生态修复“三策并举”,治乱、治脏、治污“三治同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三力齐发”,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建立秦岭生态环境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平台,率先实行河长制,全市湿地面积达到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7%,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提升”,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环境质量领跑全省。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2018年优良天数达331天,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市;10条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标,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考目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最直观的体现,荣获全国首家“气候康养之都”称号,“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唱响全国。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下好全面深化改革“先手棋”,着力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实施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潜力和后劲进一步释放。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坚持一手抓中央和省上改革举措落地,一手抓自主创新探索,多点突破、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尤其是全面推行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95项,精简率47.2%,“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基本实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6%以上。

  创新动能迸发涌流。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组建1个院士工作站、35个专家工作站、56家技术研发中心,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燎原之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商洛高新区列入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培育计划,山阳省级高新区创建成功;钒产业链、锌业产能和综合回收能力位居全国行业前列,被授予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首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以枢纽带门户促流动,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商洛海关成功获批,陆路口岸加快建设,丹凤通用机场竣工运营,高速公路由线成网,使昔日“身居闺中”的小山城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商洛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吸引力不断增强,先后有2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竞相入驻。2018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0.5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39亿元。

  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下功夫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坚持“两个80%”用于民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4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91.8万人次,就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统筹推进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9.2万户家庭圆了“安居梦”,10余万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3平方米、39平方米,丹凤危房改造项目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

  公共服务日趋均衡。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五级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参保率达到100%;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55个,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以《带灯》《情怀》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亮相全国舞台。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平安商洛创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构建“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政法部门及干警满意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注入灵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基层堡垒更加坚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创新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动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级“一肩挑”比例达到17.4%,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基层减负“十条措施”,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70年栉风沐雨,70年踏浪高歌。回首70载光辉岁月,商洛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追赶超越新局面,奋力谱写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建设的崭新篇章。

  砥砺奋进七十载昂首阔步新时代

  制图陈丹

  食用菌脱贫产业。阮世喜摄

  商洛市体育中心。

  商洛电厂。王生洪摄

  健康扶贫送医下乡。本版照片除署外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屈荔鹏郭诗梦

  70年砥砺奋进,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年春华秋实,250万商洛人民昂首阔步新时代。光荣与梦想,欢笑与汗水,如同一面面镜子,既辉映着祖国建设成就的光辉灿烂,也折射出商洛与祖国同行共进的沧桑巨变。

  70年,一组组鲜活的数据;70年,一幕幕感人的变迁;70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组成了商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力增强、民生改善的壮丽篇章。

  进入新时代,商洛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路上逐梦前行。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腾飞,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甜美果实,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70载辛勤耕耘,70载奋进拼搏。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商洛还将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商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大荆龙山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

  森弗公司健康产品。

  跃迪新能源电动车。

  天竺山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屈荔鹏郭诗梦

  “两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初秋时节,走进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商洛高新区)园区内,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整齐划一,一条条生产线流水作业、井然有序,企业处处涌动着发展奋进的蓬勃热潮。“企业很忙”的背后,是商洛市“两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

  在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陕西秦煌电动车有限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总装车间已经建成落地,焊装和涂装车间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生产线采取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浪费少,工艺耗能低,产品质量稳定。”商洛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戈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填补了商洛市在汽车产业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产业上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

  早在2014年8月便落户商洛高新区的陕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来,得益于高新区一系列帮扶政策,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终于使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该公司总经理李伟说,经过多年的努力,2018年10月海恩公司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改性锰酸锂项目,让传统的锰酸锂材料焕发新活力,该产品的核心参数远高于国家规范指标,年产值2亿元以上。

  “坚持‘保姆式’服务,高新区注重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经过的每一道环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经营碰到的每一道难题入手,对外来投资的‘两新’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来园区投资兴业。”杨戈介绍。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精准帮扶的有力推动下,商洛高新区“两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形成了锌材料循环产业链,10家新材料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4%;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在比亚迪、跃迪新能源、正太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完成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3.3%。

  商洛高新区的强劲发力,只是商洛市“两新”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商洛市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培育、加快产学研合作、优化投融资环境为着力点,按下了“两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快进键”。

  2018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49.6亿元,同比增长211.9%,形成了从绿色矿山到有色冶金再到无机材料、新型建材、前沿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功引进西北首个、陕西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年产1万吨多晶硅和5万吨高纯硅、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产品产能正在形成,是目前全国少有的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年产2万辆电动客车、年产3.6亿平方米动力电池隔膜纸和年产1.2万吨动力电池电解液、万达汽配年产60万件汽车配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整车装备及配件制造、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

  放眼如今的商洛大地,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引领全市工业跑出“新速度”,并将商洛打造成我省“两新”产业的新高地。

  “三化”绘出城乡发展新蓝图

  9月10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商洛市丹凤县的棣花古镇云雾弥漫、诗意盎然。

  古镇的居民李民生正悠闲地在自家后院品茶憩息。“自2014年古镇改造后,我家的土房变成了现在青砖绿瓦的仿古式楼房,后院也铺上了地砖、拉起了帷帐。如今在这里生活,真是舒服极了!”李民生说。

  2014年,棣花古镇开始实施“城镇景区化”改造。原先古镇上的泥土路陆续改造为青石路,镇上居民的土房也由政府出资补贴、改造翻新成仿古民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房屋安全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保证。

  “从前每逢下雨,我们家总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夜晚躺在屋里,隔着屋顶的茅草,都能看到星星。家里什么都没有,为了改善生活,儿女们不得不到处务工。”李民生感叹,“如今不一样啦,我家的土房改造成了古色古香的二层民宿,后院搭起了帷帐,供客人品茶娱乐。古镇的旅游业一年能带给我近6万元收入。

  李民生的家庭变化只是棣花古镇改造中的缩影。“棣花古镇改造和庭院美化涉及全镇483户民居。我们在改造美化过程中突出人字顶、黄泥墙、吉字窗的民居特色,实现前院鸟语花香、后院菜园果园的生态庭院,并沿交通干道布设半浮雕景墙、石鼓等景观小品,形成人在车中、车在景中的效果。”棣花镇镇长周龙说。

  在棣花古镇后坡的核桃园里,43岁的张鹏涛正忙着给鸡喂食。“我在核桃园圈了20亩地,散养了近6000只鸡。这草地里的草、虫子、种子是鸡的美食,鸡的粪便又是核桃树极佳的肥料。这样的林下养殖,让园区的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张鹏涛介绍。而在核桃园的隔壁,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和樱桃主题公园也在积极建设中。

  “产业绿色化、田园景观化”一直是棣花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013年以来,棣花镇党委政府结合棣花古镇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千亩葡萄三个主题公园,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形成尊重自然、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循环生态圈。同时,棣花镇党委政府在主题公园中布置雕塑、吊桥、小木屋、儿童游乐设施等供游客观赏、休闲娱乐,并在7.2公里的环山绿道沿线点缀布设游憩设施30余组,形成了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生态田园景观,实现了园区变景区的“蝶变”。

  纵观商洛,“城镇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田园景观化”的“三化”发展模式正遍地开花。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把发展特色全域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推动力,破解“八山一水一分田”空间资源瓶颈,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建设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美丽乡村景象,将商洛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西安后花园”和秦岭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两大”产业催生健康旅游目的地

  “这里山水环绕、林木葱郁,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一来到这里,新鲜的空气就使人神清气爽,真不愧是天然氧吧。”8月18日,刚游览过商南县金丝峡的河北游客王先生便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据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商洛市累计接待游客327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旅游收入190.05亿元,同比增长19.03%。

  然而,由于商洛旅游业起步较晚,200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仅为5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仅有0.75亿元。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制约商洛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打开。作为全国唯一全境皆位于秦岭腹地的市,得益于秦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商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这里年平均气温12.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秦岭最美的地方。气势磅礴的大秦岭在赋予商洛绿水青山、丰富矿藏的同时,更造就了诸多的奇峡幽谷、奇山秀水,为这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商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聚焦建设“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把“大旅游”作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成功推出了金丝峡、天竺山、牛背梁、木王山等一批精品景区,也打造出了柞水朱家湾、山阳法官庙等一大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及商州北宽坪运动小镇、洛南音乐小镇、商南北茶小镇等一批特色文旅小镇,建成了一批有颜值、有温度,更有情怀的精品民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已成为秦岭原生态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

  大秦岭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不仅造就了商洛旅游业的辉煌成就,更为全市加快中药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做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商洛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适生中药材1192种,其中列入国家新版《药典》的有265种,被誉为“秦岭天然药库”。

  秦岭无闲草,商山多灵药。发挥“秦岭天然药库”优势,做好“药食同源”大文章。商洛围绕特色商药深度研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培育招商一批龙头企业。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发展到208.54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到70万吨,产值4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商州的丹参、黄芩,山阳的黄姜、葛根,商南的牡丹、天麻,丹凤的山茱萸、金银花,柞水的五味子、红豆杉等为特色的“十大商药”示范基地。全市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5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饮片、原料药、制剂生产为核心,以保健品为补充的医药产业体系。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8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将“大旅游、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镇安木王山、柞水牛背梁等旅游资源,商洛开发挖掘了保健养老、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标准化健康旅游示范区。同时,商洛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休闲健身项目,打造了一批户外体育旅游线路,形成健身休闲与旅游、康复、餐饮等配套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柞水县岭南千亩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园、中草药标本苑暨中草药观赏园,商南县试马牡丹观光园,山阳县漫川关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受到广大游客青睐。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绿色是健康的颜色。谱写“绿水青山”好风景,打造“金山银山”好胜地,发展健康旅游,商洛正以“大旅游”为杠杆,撬开“大健康”这片新天地。

  “4+X”打造产业脱贫路

  9月8日早上,商洛市山阳县板岩镇广梅沟村闫村组的赵方彦正在山阳县润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中药材装袋。

  赵方彦今年62岁,是村上的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加入润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务工,同时他还在合作社承包种植2亩苍术。“加入合作社之前,我在县上打零工,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才勉强收入几千元。在合作社上班,不仅工作稳定,收入也有保障,预计今年年收入将近2万元,到年底我就能脱贫了!”赵方彦高兴地说。

  正如山阳的赵方彦凭借当地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一般,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以产业带动为脱贫攻坚主旋律,按照“大产业、大扶贫、大带动”发展思路,以打造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构建了菌、药、果、畜“4+X”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体系,培育了森弗、君威、华茂等147家成长型龙头企业。

  “我们与贫困户签订包销合同,贫困户家里种植的菌类、核桃等由我们统一检验采购包装,销售至东方航空、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这样一来,贫困户家的农产品销路稳定,企业采购的食材也有质量保障。”陕西君威农贸集团副总经理王丹平说。

  2018年,商洛市发展食用菌1.86亿袋,食用菌从业群众达5万余户10万人,主产区菇农户均收入逾2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元。全市发展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成立食用菌开发加工企业4个,建成菌种生产场11个,发展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食用菌购销大户1500余人。与此同时,全市发展核桃336万亩、板栗268.9万亩、中药材208.54万亩,养殖生猪288.3万头、禽类3993.4万只,菌、果、药3个产业产量均位居全省之首,板栗、茶叶、魔芋、蚕桑、猕猴桃等一批县域特色扶贫产业也在商洛遍地开花。

  “4+X”产业极大地带动商洛当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市累计23.89万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2018年,商洛实现农业总产值175.3亿元,增长4.1%;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2元,增长9.5%,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落实《商洛市实施‘4+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行动方案》和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畜禽产业4个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攻克脱贫攻坚中的产业培育重点难点,加快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产业发展格局,全市‘4+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提供内生动力。”商洛市产业脱贫办相关负责人任伟文说。

   秦岭最美是商洛继往开来再向前

  记者屈荔鹏郭诗梦

  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在商洛这座城市里不断碰撞融合、和谐共生。

  厚重的人文底蕴。商洛是著名的“诗歌之城”,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180多位诗文大家曾来往商洛,留下了大量不朽诗文篇章,“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就是白居易心中的商洛印象。商洛也是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素有“文化绿洲”和“戏剧之乡”之美称。商洛花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带灯》等优秀商洛花鼓剧目在全国反响较大,以贾平凹、陈彦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在当代文坛具有相当影响。

  现代开放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商洛抢抓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政策机遇,充分借助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先后引进万达、华为、华润、碧桂园、苏宁等一批500强企业投资商洛。“十二五”以来,全市先后成立了中国西部知识产权商洛分中心、商洛资源环境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建成省级科技研发中心49个,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7个。

  绿色可循环的发展之路。坚持守护青山绿水,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商洛依托环境优势,成功打造了“秦岭生态旅游节”“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一节一赛品牌,朱家湾、前店子、江山、太子坪等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按照“微循环抓生态企业,小循环抓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抓生态产业链条,大循环抓循环型社会”的工作思路,商洛全面建成6大循环工业体系、11条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达到250家。

  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如今这座底蕴厚重又朝气蓬勃的魅力之城,正不断加快步伐、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商洛力量。

   公路通村庄路圆百姓梦 ——商南县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纪实

  建成通车的开白路越岭段。

  改造后的商南县城迎宾大道。

  改造后的312国道入陕界牌。本版照片均由商南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报记者屈荔鹏通讯员李治军彭超

  今年7月2日,随着商洛市商南县商郧路(连接陕西省商南县和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三改二”项目沥青路面铺设全面完工、全线通车,沿线4个镇办10多万群众期盼3年多的“交通大动脉”“脱贫大通道”南北贯通、畅行无阻。

  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86公里、桥梁28座,完成建制村通畅项目168.5公里,整治“油返砂”道路289.2公里,新建深度贫困村通组路266.6公里,全县126个村(社区)通畅率达100%、水泥路覆盖率达100%。

  行驶在一条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上,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

  这些是商南县在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力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客运并举的工作方针,严格标准抓建设、创新引领促养护、依法行政保畅通、突出服务抓运输,全县道路交通运输实现了空前发展。

  2017年,商南县启动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立了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印发了《商南县“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障措施》《商南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提供了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的支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部署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督查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齐抓共建、合力保障”的工作局面,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聚焦“建好”修出“优质路

  要想富,先修路。路,对于一个正在聚力脱贫攻坚、加速追赶超越的贫困山区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商南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落实“三个坚持”抓建设。

  坚持高标准规划。商南县聘请专业公司对全县道路进行测绘,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着眼打造“立体、畅达、惠民、美丽”公路网目标,在规划中力争使每一条路都成为脱贫攻坚的“扶贫路”“产业路”;落实“当前是一流、未来不落后”的要求,结合产业布局、移民搬迁、乡村振兴等实际情况,经多方征求意见、多次调研讨论,科学编制了《“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

  坚持高质量建设。把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来抓,认真落实“七公开”和“三同时”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工程建设“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和“四制”管理机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能作用,严把施工设计、建设质量、竣工验收3个关口,强化工程质量监督。近年来,商南县所有交通建设项目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

  坚持高速度推进。依照科学规划,按照高质量要求,优化环境,统筹要素,加快推进商郧路“三改二”项目、贫困村通村路建设等工程,近3年来,先后投资11.93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268公里,新建桥梁9座1007延米,新建四级客运站3座,建成了一批脱贫路、产业路、景观路。截至目前,商南县公路总里程达1983.5公里,形成了以沪陕高速公路、312国道、商郧路、郭山路、开赵路为主线,以县城为中心的“四横两纵,两大迂回”路网主骨架。

  聚焦“管好”营建“平安路

  为了让每一段路都能成为群众的“平安路”,商南县坚持做到“五个着力”,依法管理农村公路。

  着力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商南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站,10个镇办均设立了农管站,落实了管理人员,交通部门公开招聘公路管护协管员,充实到镇办农管站,指导村公路开展日常养护管理;各村(社区)议事机制健全,保证了村公路畅通。

  着力强化安全管理。落实道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将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和年终业绩考评相结合,每年都认真组织实施4月份、10月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危险路段、特殊路段、重点路段、施工路段、事故多发地段、易滑坡路段和高填方高挡墙路段等问题,采取设置警示标志、凸镜、减速带、防撞护栏等多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制定了道路应急预案,成立道路应急突击队,加强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深入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和“六级责任人”制度,着力消除四类、五类危桥,加强危病桥涵、低荷载桥梁监测治理力度,确保桥涵运行安全。在春运、汛期、冬季等重要节点,认真抓公路防滑工作,充分运用已建立的公路信息平台,第一时间掌握路况信息,坚持领导带班及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道路险情,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

  着力强化源头管控。保持治理超限超载车辆的高压态势,按照“重卸轻罚抓源头”的要求,充实路政执法人员,采取定点、流动、联勤联动联合治超相结合的办法,定期组织运管、交警、治超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力度治超,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等违法违章行为,特别是对超限超载、沿路抛撒污染路面的车辆依法严管重处,着力构建行之有效的治超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道路安全。

  着力强化工程防护。在县乡公路、重点村公路起点设置限宽、限高龙门架30余处,有效制止了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2%以内。创新打造路田分离方式,在新建县乡道路两侧安装防护网和隔离桩200多公里,利用废旧水泥板设置路田分界墙50余公里,实现了路田分界、路宅分家。

  着力完善监管网络。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爱路护路公约制定率100%。建立以道班工人、客运司机、镇村干部“三位一体”的路况信息平台,第一时间掌握道路通行情况,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了路容整齐的管理目标。

  聚焦“护好”打造景观路

  商南县是旅游大县,旅游要振兴,不仅要修通道路,还要将更多的公路建成风景路。商南县着重突出“四个结合”,即公路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坚持日常化、精细化、规范化,从3个方面加强公路养护,着力打造景观路。

  保障机制化。认真落实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经费和人员工资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的供养机制和日常养护费增长机制,提高基层道工待遇,确保养管资金足额拨付,稳固一支过硬的农村公路养管队伍。实行“县乡道县管、村道镇管村养”的模式,实现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分类养护”的改革目标,各级养护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养护立体化。商南县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路一主题、一路一风景”的要求,结合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绿色商南”建设,推动道路绿化、美化、文化“三位一体”建设,所有县乡道路全部植树种草,打造路边休闲小绿地2738平方米。同时,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废旧水泥板和路边路旁岩石,因地制宜设置爱路护路宣传标语、安全标识、安全动漫等300余处。

  创建标准化。结合商洛市农村公路冬季普修工作,按照“全面实施、重点打造”的目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县乡村公路全面普修,3年来共奖补资金400万元,新建示范路936公里。积极开展市级文明路和美丽乡村路创建,瞄准每年度创建目标任务,制定“一路一方案”的创建计划,分别成立文明路段和美丽乡村路创建领导小组,“一把手”总负责,结合市上的创建标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稳步推进创建。通过创建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实现以路美村、以村带路、路景融合的目标。

  其中,连接金丝峡镇与十里坪镇白鲁础村的开白路,全长32.904公里,在去年实施的美丽乡村路创建中,路域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路田分界明显,公路标志、标线、里程碑等设置准确、美观醒目,加上道路两旁实施的绿化、美化,让驾驶者行驶在开白路上,犹如行驶在生态画廊、景观长廊里,感觉非常惬意和美好。

  据了解,商南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市级荣誉12项。其中,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荣获商洛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好路杯”金杯奖;2017年,商南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先进单位。

  聚焦“运营好”拓宽“扶贫路

  在建、管、养的基础上,商南县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加快通村客运、物流发展,建立完善服务设施,加速提升运营服务保障能力。

  镇村客车全覆盖。出台了通村客运财政补贴机制,鼓励客运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坚持“车头向下”,积极开拓农村客运市场。目前,该县共有客运线路43条,客运车辆106辆,客运镇办通车率达100%。在普及建制村通客车方面,商南县积极创新、破解难题。2018年11月,经多方积极沟通协调,采取电话预约方式,使得原先不具备通客车条件的湘河镇瓦窑岭村、过风楼镇炭沟村开通了客车。赵川镇大阳坡村地处偏远,商南县通过增加县城至赵川镇腰岭村张家营通村班线车辆途经该点的方式让这个村通了班车。解决完这些特殊村通客车问题后,商南县通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县所有建制村全部开通班车,通车率达100%。在普及建制村通客车的同时,商南县加大投入,完善客运服务设施,近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建成金丝峡一级旅游客运站,四级、五级客运站、招呼站实现了镇办、村(社区)全覆盖。

  城乡客运一体化。根据客流人流状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先后投入大型公交车2台,率先在商洛市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0台,并实现了公交刷卡。目前,已发展城乡公交线路9条(含城区公交线路3条,营运车辆18台),公交车辆37台,全部按照城市公交模式规范运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乡公交化改造,完成了县城到清油河镇、试马镇、富水镇、过风楼镇等地20公里范围内班线客车的公交化改造,且运营率达80%以上,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

  物流快递“村村有”。围绕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市场这一目标,培育发展物流服务中心1个,并以该中心为基础,在全县10个镇办分别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站。为解决村级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商南县以县城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公路为骨架、农村客车为载体,整合县内9家物流快递企业、79条客运班线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物流运输车辆,联通配送路网,形成了以“县城配送上门、农村直达站点为主,站点辐射村庄、邮政投递到户为辅”的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配送“县城当日达、乡村次日达”目标,基本建成了覆盖县镇村的三级物流网络,开拓了农村商贸市场,提升农产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经不懈努力,商南县先后获得陕西省农村公路管养示范县、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优秀县等殊荣。2017年年底,商南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通过了省上验收;2018年4月,商南县启动了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2018年9月,“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获得陕西省政府命名。

  依托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商南县已构建起畅通、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商南县融入了西安、十堰、南阳、襄阳等大中城市“2小时经济圈”,打通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高速路”,也打通了发展崛起之路、跨越腾飞之路,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强力支撑商南县追赶超越。

  如今,商南县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工作正有条不紊、强力推进,将于9月24日接受国家现场复核验收。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商南县道路交通条件将进一步优化提升,交通保障将进一步增强,24万商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