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陕军渡黄河抗击日寇 黄河滩上开抗战动员会

17.08.2015  09:34

    1938年7月5日,孙蔚如率第三十一军团总部由西安出发,6日到达朝邑(今大荔县);18日军团部直属部队集结在朝邑大庆关黄河渡口……7月22日晚,孙蔚如率军团部总部机关和总部直属部队由朝邑大庆关东渡黄河执行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抗战任务,自此约三万名陕西籍官兵由黄河沿线的大庆关、芝川、夏阳等渡口东征山西,拉开了中条山抗战的帷幕……

    讲述

    黄河滩上开起抗战动员会

    誓死保家卫国

    2015年8月11日、12日,本报“寻访陕晋黄河沿岸抗战记忆”报道组驱车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境内的黄河渡口,隔河向东望去,山西省永济市黄河边的鹳雀楼隐约可见。“黄河在大荔河面宽而水不湍急,晋陕两地直线距离最多十公里,七十多年前这里有座大桥的话,不要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西南极有可能被侵略……”民革大荔县总支委主委沈定的几句话将记者带到了77年前的黄河滩,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炮声、响起了几万陕军官兵喊着“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1938年7月5日,孙蔚如率第三十一军团总部由西安出发,6日到达朝邑(今大荔县);18日军团部直属部队集结在朝邑大庆关黄河渡口。第十七师和第一七七师五二九旅已在晋东南,李兴中军长此前已奉命率一七七师,相机出击,次第将临晋、漪氏、永济、解县日军击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三十一军团名为一个军团的建制,实则兵力单薄,徒有虚名,孙蔚如将军十分清楚,他立刻给蒋介石发去电报,详细陈述了孙部的防守部署和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恳准第十七师和五二九旅归还第三十一军团的请求,得到准许,十七师和五二九旅奉命归还建制后,即向晋西南三十一军团转移。7月22日,孙蔚如率军团总部机关和总部直属部队由朝邑大庆关东渡黄河执行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任何情况下不得撤向黄河右岸(即南岸、西岸)的命令,拉开了中条山抗战的帷幕。在这次部队改编中,由警一旅第一团团长张剑平带领一、二两营过河守备紧靠黄河东岸的永济县城(今山西永济市),归孔从周指挥,第三营留在朝邑。

    1938年初,孔从洲部的番号是陕西警备第二旅(第三十一军团编成时,警二旅改为独立四十六旅、归属第三十八军)。孔旅长率部到达朝邑后,首先收复了大庆关,把敌寇赶到黄河以东。1938年6月,警二旅奉命东渡黄河,坚守永济,阻敌西进。警二旅过黄河后,为了在这地势低洼,无险可守的永济城阻击敌人,选择永济县城以东程谷庄、水峪口、普救寺、孟明桥、尧王台地域向东北组织防御,以确保永济县城和风陵渡的安全。防区构筑三道防线,主阵地设在普救寺、孟明桥、尧王台一线。为了对付日军的坦克,在永济游击队和数千民工的支援下,重要地段挖出了一丈多深,两三丈宽的外壕。在抓紧构筑工事的同时,孔旅长还派出五团张子馥营向虞乡方向实施武装侦察。该营不但很快摸清了敌军的部署情况,还趁机捣毁了敌人一个哨所。7月下旬,军团部和直属部队过河后,经肄阳镇进驻中条山西部之六官村(芮城县内)。

    1938年9月下旬,军团部移驻张峪镇后调整部署为:(一)九十六军以独立四十七旅置于虞乡、永济以南的中条山西部地区,对敌实行运动、游击战,经常对永济南进之敌实施侧击、尾击、截击。九十六军主力,坚守运城、解县以南中条山各山口隘路,阻敌南犯;(二)三十八军以有力部队攻占张店敌之据点,该军主力坚守安邑、运城以南中条山各山口隘路,阻敌南犯;(三)各军派高级参谋人员在防区内实施勘察,选定防御阵地,构筑工事;(四)因山沟多,地形复杂,东西运动困难,各军自留预备队,控置于适当位置;(五)尔后军团部移驻东延村。至此,中条山西段的抗日防御体系部署完成。

    “根据资料记载,抗战先头部队陆续渡河后,孙蔚如所带军团部等部队官兵在黄河滩等多处集结并举行气势浩大的誓师动员,部队官兵群情激奋,在会上大喊着‘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胜!誓死保卫家园……’”沈定说。

    据了解,从1938年7月第三十一军团部东渡黄河进入中条山,到1940年10月底奉命移交防务撤离中条山共28个月,较大规模的战斗有11次,伤亡两万余人。

    日军进陕不到一小时被击退

    大庆关抗日战

    日军进陕不到一小时被击退

    “大庆关战斗是日军唯一进入陕西境内的一次战斗,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守军打得退回了山西的永济。”沈定说。

    据介绍,1938年3月初,日军二十师团攻占河津、永济,8日攻占风陵渡,9日早占领永济的日军二十师团七十九联队派出一个小队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乘船攻入陕西朝邑县大庆关镇并占领大庆关渡口。

    陕西河防告急!9日夜,陕西河防部队警二旅四团在副旅长冯迩革指挥下,利用芦苇及夜幕的掩护,三面包抄大庆关,用迫击炮近距离袭击日军并发起冲锋,日军失去空中炮火支援优势,仅仅抵抗一小时便狼狈逃往永济蒲津渡口,警二旅夜袭成功,顺利夺回了大庆关渡口。

    探访

    黄河边的防御碉堡见证陕晋军民抗战

    8月12日,本报“寻访陕晋黄河沿岸抗战记忆”采访组在黄河沿线的大荔县朝邑镇连家村5组山崖边看到,一个直径约3米、壁厚度约50厘米、残缺的圆柱形空心水泥浇筑物孤独地矗立在一处黄土里。“这就是抗战时期担负河防任务的驻军修建的河防防御碉堡。根据资料记载,当时的碉堡高度约2米,能容纳两三个战士守防,你看看这浇筑得多结实啊,炸弹是炸不透的。”沈定说。

    据沈定讲,1938年日军占领山西后,为防止日军西进,警备一旅、警备二旅及教导团在当时的朝邑、平民两县等地加强了河防,从1938年3月到1945年,驻守部队在朝邑境内共修筑了防空洞、碉堡等工事七百个,强化了黄河沿线河防安全,也有效地保护了守军及百姓的安全。

    “碉堡在黄河沿线比较多,从大荔到韩城大概40多公里的河防线上至少有600个类似的防御碉堡,仅雨林至华原黄河沿线目前还存有防空洞、地道32处,碉堡7座。”大荔县朝邑镇韩副镇长说。

    “别看这些水泥碉堡现在已经不起眼,可是它们站在黄河岸边见证了陕西、山西两地军民抗击侵略日军的英勇壮举呢。”随同记者采访的村民说。

    日军炮袭痕迹仍留在丰图义仓照壁

    初秋八月,驱车在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的大荔县,公路沿线处处是飘香的瓜果和无尽的翠绿,在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朝邑镇境内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粮仓“丰图义仓”。粮仓占地面积约20余亩,仓外筑有高约7.7米的外城,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城外筑城挖壕,看上去仓库更像是一座壁垒森严、历经沧桑的军事古城堡。

    “可别小看这个粮仓,当年孙蔚如的军团部及所属部队就将指挥部设在粮仓里边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前线粮食供应以及便于驻守河防的部队调遣,朝邑县城就在粮仓以北的山坡下,这里居高临下,可以随时监测外来信息。”沈定告诉记者。

    随同采访的朝邑镇干部高发俊指着粮仓正门上额“丰图义仓”四个字说:“你看见义仓两个字中间的坑没有?那就是日军的炮弹落地后的弹片炸的。”据高发俊介绍,本来丰图义仓牌匾下面的照壁上有个巨大“寿”字,也被炮弹炸毁了,很可惜,照壁上有五只蝙蝠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了警示后人,这个寿字就一直没有修复。“算是记录日军侵略的罪证吧!

    故事

    陕军大部队深夜悄然渡河

    “马灯船只”诱敌

    陕军大部队深夜悄然渡河

    致力于抗战史研究的西北大学教授张恒告诉记者:“孙蔚如部队渡黄河时还有个流传至今的趣闻故事呢。

    据相关史料记载,山西被日军侵略后,日军无时不想进犯陕西,从而达到进犯西南、西北这个更大的战略阴谋,所以对陕西的潼关、大荔等黄河沿线地区几乎是天天派出飞机进行大肆轰炸。为了确保大部队在1938年7月22日安全、顺利渡河,7月21日,孙蔚如军团团部就派出战士和部分村民来到距离渡口约十公里的河面上用一些破船假扮部队,等到晚上,在船头挂起马灯或油灯佯装过河,吸引日军飞机轰炸。据记载,孙蔚如将军带队渡河当晚,还站在船头写诗“炯炯欃(chán)枪照亚东,炎黄世胄运无穷。凉风午夜长河渡,扫尽强权见大同。

    “这也算是‘马灯船只’骗鬼子,等日军反应过来,真正的大部队早已从大庆关等渡口顺利东渡了,从朝邑、平民、合阳等地约四十里的黄河不同渡口前前后后陕军东征渡河约有3.1万名官兵到山西抗战一线。”张恒笑着说。

    警示

    当地正在恢复抗战纪念碑及抗战公园

    本报“寻访陕晋黄河沿岸抗战记忆”采访组在大荔县期间,正好遇见当地正紧锣密鼓地恢复朝邑抗战纪念碑及抗战公园。据了解,省政协副主席、民革陕西省主委李晓东曾多次提议恢复大荔抗战纪念碑及抗战纪念园。大荔县政府目前经过多方论证并通过了相关恢复方案。

    据负责恢复抗战公园工作的民革大荔县总支委主委沈定介绍,1938年8月17日,东渡黄河后的陕西警备一旅一团在永济县城和日军第二十师团进行极其惨烈的守城血战,由于兵力、装备等悬殊,守城官兵伤亡惨重,团长张剑平等官兵宁死不屈,从永济城西门跳入黄河游向朝邑,朝邑县守军及百姓立即组织抢救……中条山战役后,张剑平在指挥部旁的大寨子村修建了永济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目前筹备组已经通过省档案馆、民间社团等机构寻访到相关抗战遗物、图片资料及当地遗存战地医院、弹药箱等,纪念碑以及保护牌匾很快就会恢复原貌挂起来供游客参观。

    长期从事抗战史研究的西北大学教授张恒等人从2012年初也多次到朝邑抗战纪念碑遗址进行调研,考察了大量的历史遗存,搜集了第一手历史资料;2015年4月25日,由李晓东带队的调研组再次对恢复抗战纪念碑专程进行了考察,认为恢复朝邑抗战纪念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陕西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地点。

    据当地政府的初步规划,纪念园占地四十亩,园内将建“中条山战役抗战纪念园”及“中条山战役纪念碑”,并将“永济血战”、“6·6战役”、“4·17战役”、“中条山陕军跳河殉国”、“平民抗日义勇军渡河参战”、“朝邑军民河防抗战”等内容陈列其中。特派记者张红中 张松 实习生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