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产品加工业看陕西农业发展

11.03.2016  12:15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工贸紧密衔接,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载体,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转型的重要的引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皮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工业、橡胶制造业等行业,其发展现状对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业人口转移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1、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0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27.7%。比上年增加227家,占规模以上新增工业企业43%。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6268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30.8%,比上年增加2009个,占规模以上新增工业企业22.4%。陕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占全国1.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全国低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新增工业企业比全国高20.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陕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2%以上的分别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制药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五个行业企业数量占陕西全部农产品加工业77.1%,占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87.7%。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合计184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比重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资产合计163089.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17%,陕西比全国低9.4个百分点。陕西农产品加工业资产仅占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资产1.1%。   分行业看,陕西农产品加工业资产占全国比重最高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也只有2.3%,其他行业均在2%以下。   3、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值少。2014年,陕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值3341.4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8%,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为1092197.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2.3%,陕西比全国低5.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2014年,陕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1.3%,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最高占3.7%,其次分别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2.7%,烟草制品业占2.4%,食品制造业占2.1%,医药制造业占2.0%。   4、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少。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工人数32.56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人数21%。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工人数3051.15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人数30.6%。陕西每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为230人,全国为262人,陕西比全国少32人。 表4 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用工人数(单位:万人、%) 农业4.png   分行业看,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用工人数占全国比重最高的是烟草制品业为4.6%,其次分别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制药工业,分别占2.5%和2.0%。   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从涉及到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陕西占全国比重相对高的是乳制品产量161.3万吨,占全国6.1%,方便面44.6万吨,占4.3%,卷烟914.5亿只,占3.5%,软饮料560.9万吨,占3.4%。   (二)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陕西农产品加工业的较快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农业较快发展。   1、促进了农业转型。农业受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人们耕作习惯的约束性较强,基本处于平稳态势。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5.8%,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7.9个百分点,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高10.7个百分点。随着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促进了农民增收。2014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7932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经营性收入2751元,增长8.7%;工资性收入3217元,增长11.4%;财产净收入120元,增长33.1%;转移净收入1844元,增长16.4%。陕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幅低于同期农民纯收入增幅,在四项收入中增幅最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有效引导农业区域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就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农业人口的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增收。   3、加快了农业人口转移就业。2014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1984.58万人,比上年增加53.43万人,城镇化率52.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在社会转型中,以产业带动促进城镇化进程是必经之路。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关联度高、涉及面广,产业多属劳动、技术、资金相结合的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带动相关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发展,吸纳农民就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陕西农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情况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总量显著提高。2014年,陕西现价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35.8亿元,为2010年的1.65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5.4%。农业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不断提高,由2010年的2.4%上升到2014年2.7%,提高0.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2、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粮食生产持续平稳增长。陕西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水稻优良品种面积,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614.7万亩,粮食总产量1197.8万吨,比2010年增长2.7%。其中:小麦产量417.2万吨,玉米产量539.6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3.3%和1.4%。   3、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供给能力增强。2014年全省蔬菜面积753.9万亩,比2010年增长13.2%;蔬菜产量1724.7万吨,比2010年增长24.6%,年均增长5.7%。   4、果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果业大省地位加强。2014年全省果园面积1836.8万亩,园林水果产量1554.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3.0%和25.5%,年均分别递增3.1%和5.8%。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为1022.7万亩和988.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3.3%和15.4%;猕猴桃面积和产量为93.0万亩和120.6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31.3倍和91.6倍;柑桔面积和产量为57.3万亩和50.4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2.5%和75.6%;红枣面积和产量为278.0万亩和64.5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4.1%和28.8%。   5、养殖方式转变,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14年末全省生猪存栏879.4万头,比2010年下降0.6%;牛存栏150.6万头,下降8.7%;羊存栏700.2万只,增长10.2%,年均增长2.5%;家禽存栏6623.5万只,增长15.7%,年均增长3.7%。畜禽存栏基本稳定为畜产品产量增长奠定了基础,201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116.8万吨,比2010年增长13.8%,年均增长3.3%;奶类总产量192.3万吨,增长8.3%,年均增长2.0%;禽蛋产量54.5万吨,增长15.8%,年均增长3.7%。   (二)农业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陕西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作物的多样性,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基础;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的逐步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互促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等方面问题。   1、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是工业生产的最基本特征,足够的标准化原料供给是保障工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条件。农业生产作为农产品加工原料的提供者,其生产标准和规模化程度将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陕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主要生产形式是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小企业作坊为主,集中表现为加工设施和工艺落后、产出效益低、规模小、生产标准不稳定,质量安全隐患大。据调查,2014年全省耕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经营耕地总面积187.7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4%;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2014年全省生猪生产年出栏在500头以上养殖户生产量占总量42.6%,牛出栏在50头以上养殖户生产量占总量17.7%,羊出栏在100头以上养殖户生产量占总量22%。作为全国苹果生产的第一大省,生产单位仍以农户生产为基本形式,制约了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农业生产成本高,制约农产品加工业降低成本。农产品加工业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质量和价格适应消费者需求,才能形成有效供给,促进和带动农业发展。陕西地处内陆省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人力成本投入多,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依赖程度高,造成物化成本高,农业效益低和竞争力不足,与农业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资料显示,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倒挂,2014年以来,国内小麦、玉米、大米平均批发价比进口到岸完税成本高30%,国内猪肉、食糖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左右;棉花、大豆价格也长期高于进口价格。国内农产品价格过高,必然传导到农产品加工业,并影响其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逐利的本质,农产品加工企业也会采购成本较低的进口产品,反过来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一、二产业融合度低,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业的融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产业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资本融合为载体,目前农村生产资料、农民宅基地还不能入市交易,无法与社会资本融合。受政策、法规的限制,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推动了农业集约化发展,但土地流转进度缓慢,加之农村和城市的二元资本结构,使农业与加工业等融合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租金成本上升速度快,增加经营者的市场风险,淡化了长期投资意识;二是农民租金预期强化、资本意识淡化,农民收入渠道难以融入二、三产业并取得资本收入。三是金融支持农业受农村和农民资产的非资本化影响,风险较大;四是现行以土地占有者为对象的财政直补政策,是直接补给农户,而不是生产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些都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发展。   4、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对农业生产引导作用动力不足。从陕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看,农产品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企业资产量、企业销售产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销售产值3.93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户均销售产值2.38亿元,比其他工业行业低1.2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6户,过50亿元2户,过100亿1户。从产值占比看,2014年陕西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国2.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1.3%,低于农业产值占比1.4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动力不足,与农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三、促进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供给侧,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生产的消费侧,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促进融合的总体要求,两侧发力,侧重供给,促使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陕西农产品总体加工率低,深加工少,附加值更低。要充分利用陕西科技、人才优势,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产学研、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制。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发精深加工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形成科研成果与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对接机制,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大力扶持中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是农产品参与市场上竞争的前提。农产品的竞争正逐步走向品牌和品质的竞争,持续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依托“陕果、陕茶、陕中药材”的生产优势,加快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创建,全力打造省内农业领军企业,打造“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等国际品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同时用现代工业、物流和生态理念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强陕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的市场竞争力。要择优选取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其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陕西农产品生产重点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格局,全面提升陕西农业及加工业水平,促进全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商贸平台。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商业营销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企业适应以农产品品牌、信用交易和电子商务协同价值链服务体系为特征的现代贸易服务新业态,主动融入和参与为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方搭建的营销平台,使市场需求信息快速直接传导给生产者,实现再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社会需求。   (四)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认定标准。从全国、全省范围看,农产品生产难以形成一地独大品牌。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在标准、质量和服务上下大功夫。一是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域优势和区域特点,鼓励经济实体或生产单位建立反映自身特点和品质的农产品。二是加快制定不同类别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让市场和消费者真实感受到品牌农产品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科技等方面的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准则,使其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业各利益相关方的自治组织,政府应转向政策支持和重点扶持。       信息来源:陕西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