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创新谱写田园壮歌——砥砺奋进中的汉中市农业机械管理站

07.07.2017  19:46
农机创新谱写田园壮歌——砥砺奋进中的汉中市农业机械管理站 - 农业机械化信息
农机创新谱写田园壮歌——砥砺奋进中的汉中市农业机械管理站 - 农业机械化信息
来源: www.sxnj.cn
2015年秋天,农业部、省农机局和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汉中市勉县正在开展的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810公斤,创汉中历史新高,填补了我省水稻机直播的技术空白,引领了水稻种植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汉中市农机管理站在优化农机装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严格农机安全监管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提升我市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激情创新 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时间回溯到2014年的春耕时节,地处勉县老道寺季寨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一件新鲜事,按照以往的农事节气,此时正是繁忙的水稻育种活动的重要时节,为了使水稻能有一个良好的收成,此时的“育秧”环节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沿袭了多年的水稻种植方式,却被一种新的简易化种植方式所取代。市农机管理站主动联系市农科所、农技、种子等部门,在市农业局的统一协调下,按照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模式,开展了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的试验示范。

罗锡文院士(左三)来汉调研水稻直播实收测产
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是在土地灌水、泡田、整地、排水、沉实之后,利用直播机按规定株行距及播种量将水稻种子在大田里直接播种。它省去了传统的育秧、拔秧、插秧 3道环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省工、省时、省秧、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 勉县季寨村的祁忠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中尝试了这种直播技术。为了顺利普及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市农机管理站专程邀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来汉中进行指导,并在水稻成熟时节,多次组织专家对他的直播水稻进行了实收测产,机直播平均亩产在750公斤左右。实测数据让村民们信服了:种了这么年水稻,头一次不用再育秧了,亩产量还这么高,看来种田还是要靠新科技呀。有了祁忠会的直播水稻的收获成果,其他的村民们和专业合作社也纷纷效仿,要求在田里实施这项新技术,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实施机械直播技术的水稻已达2000多亩。 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推广成功,丰富了汉中市水稻种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还对于土地耕种的增产、增效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土地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项成果被市政府评审为科学技术二等奖。
市农机站在探索水稻机直播技术的同时,狠抓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的示范推广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拥有机械化流水线30余条,插秧机近200台,已有20家农机合作社开展育插秧机械化订单式、托管式作业一条龙服务,2017年,机插秧面积突破了5万亩,累计面积超过15万亩。在抓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的同时,全市农机部门开展了茶叶、食用菌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实现农业“倍增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追赶务实  让农机助力农业生产 汉中农业机械管理站,肩负着全市的农机管理培训、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等。具有公益性推广和行政执法的职能。“让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户创造更大的效益”始终是汉中市农业机械管理站一班人追求的目标。 农业机械的推广是他们工作的重头戏。让农业机械改变传统农业牛耕人锄的落后耕种方式,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的效率和收益,对于提高农户收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是摆在管理站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使农户既接受机械耕种理念,又能承受购置机械的经济负担。他们在深入研究政策扶持、强化购机宣传力度、细化补贴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引导方面做足了功课。 家住南郑县圣水镇的郑富俊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退伍回乡的他,一心要干一番事业,但是从哪里入手呢?在农机部门的帮扶下,他瞅准了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方向。出资凑钱购买农机,从最初的5台机械逐步发展壮大,时至今日,他成立了南郑县裕丰农机专业化合作社,拥有各类农用机械50多台套,农机作业服务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两千多亩。2016年郑富俊的农机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农机示范社”称号。 市农机管理站一方面帮扶农机示范典型,让农户看到农机使用的好处。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多次召开购机补贴警示教育会议、深入县区督导检查推行便民措施,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增幅都在2个百分点以上。截止目前全市完成中、省财政补贴资金2.6亿元,累计推广农机具19.6万台套,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了49个,受益农户达15.5万户,农机销售总额8亿元。主要农作物脱粒全部实现机械化,稻油规模机收达80%,机械化耕整地90%以上,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达95%以上。
油菜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现场
通过政策资金补贴、农机专业户示范、专业合作社使用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的工作,将市上提出的“转变农机发展方式,调整农机化装备结构,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落地实施。 在大力推广农耕机械化普及的同时,全市农机部门不忘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将目光聚焦到农事后期的秸秆机械化处理上来。以前,每到农作物丰收后,秸秆的处理都是政府工作和农户的难题。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到夏收和秋冬之际,天汉大地上到处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山清水秀的汉中,空气被焚烧秸秆的烟雾搅扰得污浊不堪。焚烧秸秆已经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如何使秸秆得以有效利用,还汉中一片清爽的蓝天。农机部门始终致力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省农机局、市政府连续多次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让农户认识到通过机械的处理的方式,使得秸秆得以有效利用,产生经济价值,从而避免了农户简单的处理方式。他们围绕秸秆粉碎还田、免耕覆盖秸秆、秸秆机械化编织加工、食用菌秸秆基料加工、秸秆饲料加工、秸秆堆制沤肥和秸秆生物肥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户实实在在的看到了秸秆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自觉通过多种机械加工手段处理废弃秸秆,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将清新的空气还给了蓝天。从2010年开始,他们通过积极争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资金两千多万元用于秸秆处理再生改造项目,建立了9个千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引进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两万多台套,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28个,发展万吨秸秆加工厂5个,秸秆收储点210个,编织点230处,使得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重点禁烧区实现了“未然一把火,未冒一处烟,未出现一块黑斑”,还汉中了一片美丽的碧水蓝天。 超越实干为农机运行保一方平安 让农用机械在的田间地头安全的运行,是农机管理“交警”部门的头等大事。每到春耕之前,全市农机手们都会收到“致全市农机手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地提醒广大农机手,在即将到来的农田作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科学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咨询事项电话等一一道来,并且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化手段,为农机手们排忧解惑。 他们还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运用展板、宣传招贴等形式,将《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用农户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现场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农机户,他们先后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平安农机的创建工作。在各县区开展农机监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手只要在服务大厅里,可以一次性办完所有的手续,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管理中,他们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两免一补”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严格把好农业机械发证关,严格规范办证程序,逐一落实岗位职责,查找盲点死角,切断源头安全隐患。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各乡镇、村,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检验等违法违章行为,同时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态,严禁车辆带病作业,切实从源头上切断农机安全隐患。 严格的监督管理,换来的是农机的安全、农户的安心。确保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在全国开展的“平安农机创建”建设活动中,汉台区、南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千百年来,土地滋养着人类生生不息,人类也在不断地赋予土地全新的耕种方式,土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土地对于广大农户来说是未来、是希望。农业机械给古老的耕种文化,开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土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市农机管理站就是为这片土地插上翅膀的人,相信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农户的脸上必将绽放更加开心的笑容、在天汉大地的田野上,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汉中市农业机械管理站   摘自《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