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聚焦我市治污减霾“加减法”并举“网格化”监管西安“为蓝而为”治霾初见成效

16.11.2015  11:36

西安日报 新华网陕西频道11月15日电(记者李华陈钢)今年以来,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2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天。记者调查发现,西安空气质量两年来得到根本性扭转,得益于西安市秉持唯蓝而慰的民生情怀和为蓝而为的责任担当,全面做好“加减法”的“控煤、抑尘、减排、禁烧、增绿”5大措施,以及建立环保“网格化”大格局,把监管触角伸向基层。



减法”与“加法”多措并举治污减霾初见成效



自2013年以来,西安市持续把治污减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每年均出台《“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持续实施了控煤、抑尘、减排等“减法”措施,与增绿、扩水的“加法”,将科学减霾落到了实处。



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五环集团,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国有纺织企业。2014年以前,居民冬季采暖,一直采用燃煤锅炉。陈旧的设施,给该厂所在的灞桥区造成一定的污染。但由于企业生产不景气,无力承担改用集中供暖的“拆炉并网”工程。



3000万元的改造资金,对于面临破产的企业,简直是天方夜谭”,五环集团副总经理江玲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拆炉并网”工程中,西安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分别拨款600万元,灞桥区也给了1300万元的支持。从2014年10月启动项目,到12月底全面完成,短短两个月,不仅拆除了燃煤锅炉,还让居民过了个温暖的冬天。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已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231台,消减燃煤164吨,建成区内20蒸吨以下地方燃煤锅炉实现清零,西安市还计划今年内完成城区燃煤改造行动。



信息化与高科技双支撑打造环保“网格化”大格局走进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一面墙”大大小小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清晰可见长安区各地夏收情况。局长何利民说,“相比以前依靠市民举报的被动执法,信息化平台让环保执法更快、更便捷。



长安区是西安市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仅建筑工地就有48个,还承担西安市高新区、曲江新区的渣土填埋。何利民介绍,面积大、工地多,环保执法的触角很难延伸到辖区基层。



为此,自2014年6月,长安区建立起区、街、村三级齐抓共管,通过整合区级环保分局、片区环保所、基层街办、村组四级的力量,建构起了3级4区22单元643格治污减霾监管网络。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一些新潮的治污减霾“神器”也派上了用场。2014年5月中旬,60台高水雾的“雾炮车”在西安启用。同年9月下旬,用于环境监管的5架航拍飞行器在长安区启用。



西安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4年,西安市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与二氧化氮(NO2)浓度较上年度分别下降了23%、28%、18%。



问责官员”与“督办企业”相结合铁腕治霾“为蓝而为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需要长期而为的系统工程,离不开铁腕行动、健全机制、全民支持。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颜昊说,去年以来,西安市先后约谈了140多人次,对32名领导干部问责处理,有的甚至被“摘帽子”、“挪位子”。



另一方面,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关停高污染企业,改造排放大户,以达到环保部新的排放标准。昔日的“环保先锋”——西安热电公司,因减排能力有限,面临被关停,在过去一年的治污减霾改造中,涅槃重生成为新的“减排明星”。西安热电公司位于西郊化工、钢铁等重工业区,上世纪80年代由西安市政府筹建。目前承担西安城西地区、高新开发区、沣东新区、大兴新区等270家单位和70多万居民的集中供暖任务。



随着国家“限排令”的出台,属上世纪设计的现役机组,排放能力远达不到标准。2013年,西安市将西安热电的改造列为西安市应急工程,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在改造的压力下,2014年7月,西安热电公司关停一期2台环保不达标的燃煤锅炉;二期完成3台燃煤电站锅炉的改造,并建成7万千瓦的燃气锅炉,确保了西安城西地区的供热。



据了解,一期关停与二期改造后,年总计可减少烟尘排放86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6千多吨、氮氧化合物排放5400多吨,约占西安市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