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技术——为3D产品精准上色,分分钟的事

24.06.2015  18:15

      一段由浙江大学拍摄制作的视频,在YouTube上点击量超过50万次,非常火爆。

    视频里,一个刚刚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白色猎豹模型,被缓缓浸入漂着彩色薄膜的水池,当它再次浮出水面时,身上便“”出了逼真的皮毛、眼睛、耳朵、尾巴,完成了从白色到彩色的华丽蜕变,整个过程不过3秒时间。有外国网友评论,这简直就是“magic”(魔法)。

  这段视频诞生于浙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月中旬,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至今不仅点击量已超过50万次,还有3000多人为它点赞。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在实验室目睹了视频现实版——给3D物体上色的全过程。

  正如视频演示的那样,只消把3D模型浸入水池,几秒钟之后,出水的模型就变成了彩色的老虎脸谱、地球仪或女性头像。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浙大长江学者、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昆教授。他告诉钱报记者,虽然3D打印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要打印生产出具有复杂图案的全彩色三维物体仍然相当困难。

  他说,3D打印已经较好的解决了“”的问题,可以打印出许多复杂形状;但在“”方面,发展比较滞后。周昆的团队,希望运用计算的手段,解决对3D物体精准上色的难题。

  一浸一提

  一个老虎脸谱出炉了

  实验室位于浙大蒙民伟楼4楼,实验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印着各种纹路的小模型——斑马、豹子、人脸面具、茶杯、汽车、地球仪……它们的材质各异,有木制的,也有陶瓷和塑料的。这些模型上五彩斑斓的“外衣”,就是通过周昆团队发明的这个技术给“”上的。

  团队成员之一,博士研究生张译中负责充当“魔术师”,向大家表演上色的全过程。

  他先在电脑里打开一个具有老虎纹理的三维人脸模型,这是由设计师事先设计好的3D模型。随后,这个模型经过团队开发的软件快速计算后,生成了一张二维的图片。周昆解释说,这就相当于把三维物体上的纹理颜色,拉成二维的“展开图”。

  随后,张译中用普通的喷墨打印机打印出一张印有“展开图”的薄膜。这种薄膜叫做水转印薄膜,便宜得很,几元钱就能买到,“我们这个是从淘宝上买的”。他把薄膜放到静止的水面上,再用简单的器械,把3D打印出来的模型缓缓浸入水中。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薄膜灵巧地包裹住模型,没有发生皱裂,颜料准确地附着到了模型上。

  张译中把模型拿出水面,模型上已经印上了老虎的眼睛、鼻子、纹路。一张老虎脸谱在他手里诞生了。接着,他用同样的方法又依次“”出了一个小地球仪和一尊女性的头像。

  “通俗地说,这像一种完美精确的自动贴膜。”周昆向一旁的钱报记者解释。

   50万点击量

  教授也始料未及

  周昆介绍说,在这项技术出炉之前,3D打印彩色物体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单色3D打印机,这种打印机不算贵,大约六、七千元就能购入一台,国内已经有很多制造这种机器的厂商。但正如它的名字,它只能打印出单色。也就是说,如果你用它来打印一只兔子,那你只能得到一只红色或黄色的纯色兔。想要一只彩色兔?抱歉,它可就无能为力了。

  另一种是工业级的3D打印机,这种打印机能在打印3D模型的同时,顺道把颜色也给上了。听起来很高级,但其实打印起来速度非常慢,而且这种打印机价格昂贵,还只限于塑料和石膏等极少的材料。

  这么一比,周昆团队的这个三维曲面精准着色技术优势就太明显了。它不仅能让你得到一只彩色的兔子,而且你还能控制每个颜色在兔子身上的位置。你想把红色印到兔子的眼睛上,它就绝对不会溜到兔子的脸颊上。此前,由于精准上色比较困难,3D打印在花纹、颜色上始终个性不起来。这一直是工业界和科学界面临的难题。这项技术的出现,让3D打印的个性化定制成为了可能。

  这段视频,是怎么到YouTube上的?周昆教授说,做研究的人都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的习惯。既然这个技术那么“cool”(酷),那更要和大众分享。

  但一开始,他只是把视频上传到个人的网站。后来,课题的合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助理教授把视频传到了YouTube上。周昆说,科技视频在国内不会有那么多的关注度,由于YouTube是面向全球的,引起的关注度就高了。不过,虽然知道很多人会对这个技术感兴趣,但那么高的点击量,他也是始料未及。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