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的“陕西力度”

30.10.2015  10:53

2015年10月19日《城市经济导报》A4版

      从2014年到现在,创新和创业不仅是一个关键词,而且已经被当成破解“新常态”下经济难题的基本答案。
  在此背景下,10月19日至23日,以“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首届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举行,主会场设在北京,同时在上海、深圳、西安等7座城市设立分会场。西安作为全国7个分会场之一,充分体现了近几年陕西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的实效性成果。
  2013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陕西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陕西成为继江苏、安徽后的全国第三个创新型试点省份。一年多以来,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用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升级版,成为陕西的共识和行动。
  优势与蓝图
  一直以来,陕西省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过程中, 具备着独一无二的科技优势、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
  陕西的科教优势举国公认,拥有普通高校92所,各类科研机构1127家,全省两院院士62人、科技活动人员22。94万人,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科研基础设施体系和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陕西科技一直是陕西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4年,陕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居第7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全国第5位,其中万人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科技成果奖系数、输出技术成交额均排全国第4位,万人研发人员数位列全国第6。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45。03%提高到2014年的55。8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石英表示,陕西成为创新型试点省份,是基于已有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陕西必须紧抓历史机遇,发挥优势,立足创新驱动,将建设创新型省份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成果转化,带动扩大就业,实现科技惠民。
  目前来看,陕西已形成关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创新驱动的优势产业集群;陕北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加快循环发展,以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为载体,打造生物资源开发、绿色食品、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按照《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到2017年陕西省将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1万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陕西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将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使陕西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机制高效、创新创业踊跃、创新能力领先的西部创新高地。
  做企业“保姆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是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础。
  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看这个区域有没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是陕西获批之后要实施的一个重要工程,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2015年以来,西安创业创新日益活跃,小微企业总数增长近30%。在全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动下,西安的创业群体不断壮大,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创业咖啡、创业联盟、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首批市级众创空间通过认定。
  而这只是西安构建多层次创业创新空间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安市共有各类创业载体约150家,入驻小微企业超1。7万家,空间面积1359万平方米,拥有“创途在XIAN”、西安云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北航科技园众创空间、西安航空创业实验室等众创空间55家,空间面积2。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空间面积548万平方米,其余创业载体近百家。
  预计到2017年,西安将实现小微企业总数翻番,新增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7万人;形成100家能有效满足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孵化载体;全市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亿元;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总数达3。8万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0家,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
  然而,目前陕西省979户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不到30%,尚且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对此,专家表示,陕西必须形成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群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聚集创新要素、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
  同时,在资金方面,要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保证省财政科技资金6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强化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扶持小微型科技企业的优惠减免政策。
  目前陕西正在着手制定出台扶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充分发挥7月底建立的陕西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吸引创投机构、行业领军企业;以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为母基金,撬动40亿社会基金投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依托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陕西“众创空间”,探索新型孵化模式和服务体系;通过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培养一批创业导师等,用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众创大平台
  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陕西省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周等活动,传播创客文化,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孵化+创投+中介服务”的创新孵化模式和创新创业的平台相继问世。
  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一个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的园区中,聚集了近900家由归国留学生创建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与沿海地区不同,作为省部共建的首批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西安高新区留创园里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80%以上是中小规模。加大扶持力度,培养“小巨人”企业,是留创园的一大特色。
  留德博士宋建忠创办的爱德华测量公司,就是从孵化器走出的“小巨人”。“我们每年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有十多项,目前每年有两亿多元的产值。”宋建忠回忆称,创业初期,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创业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与交流等很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
  而为创业者提供支持的,类似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孵化器的平台在陕西还有很多。据记者了解,目前有国内三家知名众创空间正式签约落地西安。他们分别是高新区与西安交大、曲江新区与北大科技园、碑林区与腾讯众创空间。
  西安高新—交大众创空间由高新区提供2000平方米场地与交大共建,在政府统筹、投资、项目孵化等方面开放资源;西安交大每年面向高新区筛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不少于200个;双方还将共同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搭建项目风险投资、天使基金、众筹等融资平台。
  曲江新区与北大科技园众创空间,是北大科技园、北大孵化器在西安设立的众创服务机构,打造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面向全球精英创业团队的创新型孵化器。主要围绕细分产业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垂直孵化器,提供系统的资源整合及服务平台。
  碑林区与腾讯众创空间是一站式服务开发者的创业扶持项目。一期孵化场地10000平方米,将引入80个创业团队,预计二期在孵企业和项目将达120个。有望在三年内培养5家互联网、智能硬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三年累计实现产值6亿元,解决3000人创业就业。
  然而,有专家分析认为,就支持创新创业来看,无论是在政府主导的传统型孵化器,还是民间兴起的新型孵化组织,一些创新创业团队在初期都面临研发或市场推广等资金短缺、新技术新产品短期内难推向市场收益等共性问题,缺钱成为创客们最大的“拦路虎”。
  “目前,全省的产业基金大概有10支左右,我们的创业基金现在才有两支基金。和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我们差得很远。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种子基金。”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陕西创新创业联盟理事长安西印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