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1+6”创新工程 海洋科技创新在这里扬帆

12.02.2015  10:41

      经略海洋,青岛西海岸新区如何发力?

    阿泰宁等“系列微生态新药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成果,1月22日荣获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即是一例。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微生态新药成果,获得新药证书4个,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其中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东海药业”仅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经略海洋新常态的一个实例。

      这片胶州湾的西海岸,正在进入科技创新发力时代。去年全区共获得上级科技奖励161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30个,奖励数量和层次均创历年最高。全区新申请发明专利8764件,发明专利授权656件,申请量和授权增量均居山东省第一。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内的企业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的国内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国内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推进电机、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平台、世界最大水下立管支撑浮体系统等高新产品投入使用。

      风劲好扬帆,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引领海洋经济驶向深蓝。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表示,作为我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突出海洋经济主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是国家使命。全区上下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落实提升,推进目标定位上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承接国家战略转变,指导思想上由重经济发展向经济与社会治理并重转变,产业发展上由以陆域为主向海陆统筹转变,发展动力上由依靠政策优势向改革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新区科学发展、蓝色跨越。

      “五个定位”引领海洋经济驶向深蓝

      1月16日,两座由青岛海西重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上钻井生活平台运往中东。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走向深蓝。

      进入新年,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热土上,新常态、新亮点随处可见。

      伴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的浪潮,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了一个前进的航标:制定了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了开放带动、文化引领、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黄岛区区长万建忠说,突出海洋经济主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五个定位”经略海洋,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

      做领航者,贵在实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处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位置,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2公里,聚集了港口航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经济增加值占整个青岛市的三分之一。面积8平方公里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总投资300多亿元,聚集了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及配套企业100余家。

      一组数字印证了青岛西海岸新区2014年的速度和质量: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70亿元,增长9%;海洋经济生产总值577亿元,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23.4%;全年累计利用内资291亿元,到账外资16.6亿美元。

      “1+6”创新工程启动发展新引擎

      新年伊始,从事模板法制备新型功能界面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赵修松博士,经历了一番考察后,毅然决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注册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及其他电池生产销售、电化学法海水淡化技术服务等……“是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我。”赵修松说。

      新常态需要新环境,新格局需要新思路。黄岛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忠表示,为全面推动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5—2017)》,绘制了一幅科技兴海的宏伟蓝图,实施了“深蓝”“金梭”“方舟”“千帆”“清零”“倍增”六个科技创新计划,形成从应用基础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全链条创新体系。

      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新一轮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牛鼻子。黄岛区科技局局长赵英民说,如何牵住这个“牛鼻子”,走好这步“先手棋”?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的“一个纲要、六大计划”的“1+6”科技创新工程,为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引领。

      海洋科技研发“深蓝计划”助推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创新要素完善、科技力量雄厚、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赵英民说,通过设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深化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打造5个海洋应用基础科研平台;依托中船重工、北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明月海藻等涉海企业,引进培育10个海洋应用技术平台,支持完成5大领域20项海洋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千帆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计划”,争取全区三年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100家。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到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400家以上,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0家以上。

      “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支撑海洋科技示范基地

      胶州湾西海岸,珠山脚下,明月海藻集团将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海藻串起一条条海洋生物产业链。一吨海藻的市场价只有0.8万元,经“明月海藻”公司浸泡、破碎、提取、净化漂浮,提取出海藻酸,可制作成不同种类的海藻酸盐。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自豪地说,目前“明月”牌褐藻多糖年产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占全球总产量一半,海藻酸钠、藻酸丙二醇酯等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明月海藻”成为海藻生物科技示范基地,得益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孵化链条的“明月模式”。赵英民说,眼下,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围绕“深蓝、高端、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依托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三大要素市场”,推广“明月模式”,规划建设海洋产业孵化器,担当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使命。

      “借力”“引智”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走向“深蓝”。如今,中科院海洋所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哈工程青岛船舶研究院等高端涉海科研机构纷纷落户,全区集中签约引进133个海洋产业项目和机构,新创建3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28家企业纳入全市百家蓝色经济重点培育企业。

      潮起潮落的胶州湾西海岸,正在构筑“深蓝”产业示范基地:凭借海西湾产业基地的制造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关联发展,壮大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建设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依托科技部批复的“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海水综合利用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董家口建设海水淡化基地和海水淡化设备集成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在斋堂岛建设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建成500kW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打造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洋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蓝色跨越没有终点,创新驱动永在路上。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全力打造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开创海洋特色新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