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创新平台多措并举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成效好

24.05.2016  20:20
            长期以来,略阳县高度重视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创新搭建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学校环境教育,着力推进普及环保科普知识,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两个结合”,环境教育实效不断增强

            一是坚持把环境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实际,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通知》,统一环境教育指导思想,建立环境教育工作机制,完善环境教育保障措施,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扎实开展。各中小学校根据县教体局文件精神,组建成立环境教育指导小组,主管校长直接负责,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坚持把环境教育列入课表,保证每学年环境教育课时达到12课时,全县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整合综合实践课程,自主开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让环境教育贴近教学、贴近师生、贴近生活。注重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互相渗透,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授防止空气污染、预防水土流失、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知识,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意识入脑入心。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制订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按照环境教育计划,做好环境教育工作。每学期结束有基本环保知识检测,保证环境教育工作实效。             二是坚持把环境教育与校本研究相结合。 在教学备课中,要求教师牢牢把握因材施教总规律,精心打磨设计环境教育教案,仔细筛选环境教育知识点,并将筛选的环境教育知识点汇聚到一起,形成该学科环境教育内容,有序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接受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现行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扎实开展学科渗透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围绕环境问题,依托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开展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学习,并通过师生的研究,提高环境教育质量,找到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对策。注重环境教育渗透教学效果跟踪检查,教研组采用查阅教师备课记录、随机推门听课等途径,动态督查教师环境教育课内渗透情况,保证环境教育扎实开展、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推进“两个转变”,环境教育渠道不断拓宽

            一是推进环境教育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创新中小学环境教育形式,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环境教育交互式教学,组建学习共同体,畅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渠道,突破传统环境教育形式,努力将环境教育渠道由单纯依靠课堂和书本知识学习向课外实践延伸,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环境教学,学生参与环境知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东关小学打破环境教育场所限制,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劳动实践,接受校外环境知识教育。高台小学每学期主动邀请县环保局、气象局等单位专业人士,走进校园、走上讲台,给师生作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从专业的独特视角,向师生普及低碳绿色等环保知识,学生环境教育成效明显。高中学校将环境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全面细致研究本地环境教育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宣传,让环保知识教育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二是推进环境教育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并重”转变。 在环境教育中,该县教体局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环境教育要贴近学生,要注重发展学生潜能”的现代教学理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在给学生传授环境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通过组织环保演讲、环保征文等载体,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环保知识教育。坚持把主题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集中对学生进行专题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获得环境知识,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将“静态”的环境知识转化到“动态”的思考认识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想到教材之外,主动吸纳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逐渐形成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正确价值观。
抓住“两个关键”,环境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抓住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提高环境教育质量的关键。该县教体局充分利用县财政每年100万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编制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规划。举办环境教育教师理论提升研修班,邀请专家教授对中小学环境教育兼职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理论方法培训,更新教师环境教育知识结构,培养教师学习研修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敏锐洞察力,帮助教师掌握应对环境教育新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同时,灵活教师培训方式,注重发挥校本培训灵活性强的优势,搭建环境教育教学研讨平台,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探讨解决环境教育工作中存在困惑的方法,在互动研讨中,丰富教师环境教育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能提升。同时,部分学校还通过给教师订阅环保期刊、购买图书资料、教师学习参考等读物,丰富教师自主研修载体,奠定教师更好地从事环境教育理论基础。             二是抓住完善保障机制这个关键。 坚持将环境教育列入学校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年初交账、年中查账、年底算账”的工作思路,狠抓学校环境教育过程督查,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依托农村薄弱化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持续加强学校环境教育的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管理,杜绝脏乱差。在校园内绿地、花草树木设立保护警示牌,在师生生活场所设置节水节电警示语,引导师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时刻保持校园整洁环境优美,营造环境教育氛围,校园环境做到绿化、美化、教育化。指导学校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学校环境教育基地,挖掘自然资源、农业生态、野生动物保护校外资源,开展环境教育直观教学,提升学生感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校外环境教育资源,组建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采茶、种植等实践教育,达到环境教育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效果。充分发挥省市级“绿色学校”“文明校园”等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创建力度,逐步提高县域中小学环境教育整体成效和水平。(文/侯云双)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