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创新型渭南建设

08.04.2015  18:22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创新型渭南建设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促进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交汇的重大机遇期,破解渭南发展难题,实现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去年8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创新型渭南建设的全面启动,这是渭南科技史的里程碑。渭南市科技局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部门和推动创新型渭南建设的牵头负责部门,必须坚定信念,明确方向,高举改革创新服务大旗,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提升已组建的27家,对首批已通过验收9家给予支持补助。每年培育组建10户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4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有研发机构,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20个由企业、高校院所等联合共建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研之能”与“产之需”无缝对接。不断完善提升大荔模式服务水平。创建大荔模式示范市,完善农资农技农副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建设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开展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为打造农产品舌尖安全网提供科技支撑。

        不断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产权交易、投资融资、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一站式科技服务。着力打造立足高新区、服务全渭南、辐射全陕西、连通省内外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成为全市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有效发挥科技资源在创新驱动中的聚变作用。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全力争取建设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落户渭南。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聚焦世界前沿科技和关系全局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要加快发展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3D打印产业智造基地建设,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器械和文化创意三个产业领域为突破口,形成从前期研发到终端产品乃至后期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吸引全国优秀的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到渭南创新创业,使3D打印产业链成为渭南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面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要全面深化校地科技合作,积极落实省市科技会商和市政府与12家高校院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抓好县级层面和企业层面工作开展,促进各项协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将省内外的最新创新成果、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吸引到渭南创新创业。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凝聚人才,不断强化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部省高层次人才(团队)融入渭南。积极实施“百名科技人才计划”,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特别是要着力推动渭南高新区“百人青年科技军团”建设,构建人才“洼地”。

        加快创新型区域建设步伐。 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契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发挥科技园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建设一批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基础好、科技资源丰富的县市率先进入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行列。积极落实中、省科技惠民政策,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围绕人口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服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在创新型县市示范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及科研成果,促使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惠及广大百姓。按照“一县一业、城乡统筹”的原则,扩大对县域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县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地方龙头企业,构建地方产业技术共性服务平台,强化特色农产品的品种研发、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环节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精加工集群。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